南山文刊很顯然是出自肖毅之手,他要給書院學子們一個交流討論的場所,原本是準備辦成旬刊,漢末可沒有周這個概念。但考慮到學子們對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最後決定還是改成半月刊,至於盧植,孔融,劉虞等人的文章也是肖毅親筆去信約來的,也是為了增加南山文刊的權威性。此刊一出立刻引起了學子們的洶湧熱情,倒令恒之心中很是欣慰。
漢末士大夫階層極為重視名聲,因此在肖毅眼中宣傳戰亦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戰法,而今的南山文刊以後就可能是並州文刊甚至大漢文刊,倘若能將下輿論掌握在自己手中肯定是一股巨大的力量。況且對於民間而言宣傳也是最佳的方式,在此處不必用文刊的形式,後世的傳單,漫畫,歌曲,一切形式簡單利於理解又能有振奮人心作用的形式皆可用之。
五個月的時間之中,鄭玄與肖元是一心撲在教書育人之上,看著學子們那種求知打的熱忱和渴望這兩位大漢文壇泰山北鬥是竭盡全力,弄得肖毅幾乎半旬都要抽出時間往南山書院走一趟,勸父親鄭公以及一眾教員都要注重身體。可別人好對付,肖公卻沒有人情可講,自己年歲漸大能為大漢多培養一位人才都是好的,這世上原也沒有兒子管老子的事情。
對此恒之也很是無奈,大道理講了無數次肖元卻依然故我,南山書院直到晚間還會有課堂亮著燈,實話父親鄭公及一眾教員治學的嚴謹令得肖毅十分敬佩,當真是師者風範。而那些學子們眼光之中的認真和渴求也令他感動,可是如此下去卻是不能!從二月開始南山書院的油燈等照明材料都變成了限量供應的物資,不管誰來問答案一樣,物資緊張。
等到肖公親自出馬找到新紮並州刺史,恒之是一本正經打的演了一出好戲,並州各處都在大力發展之中,各種物資都是捉襟見肘,供給給南山書院已經是自己盡量擠出來的了。一邊恒之還拿出了賬本要給父親觀瞧,肖元不在其位又豈會看,於是在叮囑了一番愛子盡量保證之外便也一歎而去。對肖毅而言這叫“君子可欺之以方”,不過還沒等他得意太長的時間就又要開始想辦法了,因為過了春日頭變長不用燈火也行。
在加入邊軍之後,五個月的時間是肖毅連續待在晉陽最長的一次了,倒並不是他不想前往民間了解第一手的訊息,而是醜牛完美的實現了耳內耳的職責。肖毅身在晉陽,想要並州八郡之中任何一縣任何一鄉的資料,隻要下達命令,醜牛便會在最快一最長七的時間範圍內將之放在刺史的案幾之上,這五個月的時間也是耳外耳高速的發展時期。
直到此時外耳對官員的監察還是暫時停留在郡縣一級,似戲誌才郭嘉二張簡雍陳登這般肖毅的重臣身邊並未開始,也不包括由定邊軍更名為並州軍之後的一眾將領。肖毅很清楚特務監察製度是一把雙刃劍,一個不好就會弄成明末之時的東西廠,變成恐怖的組織,因此現在的他還是會盡量控製其規模和權力的擴大,待有更完善的製度後再做定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