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鐵軌之事經過熱烈的討論決定下來,隨後在各個領域的探討則是繼續進行,一眾所中之人也是各抒己見,就算有所爭論雙方的理由亦很是充分,絕無一方刻意的指責另一方,大家都是為了更好的研究。
對此肖毅是樂見其成的,所謂道理越辯越明,科學技術領域尤其如此,一次激烈的爭論下來不定就是少走很多的彎路。倘若在器具所之中他都不能提倡百家爭鳴又何談大漢科技的進步?而人的思路一旦開拓之後很多東西都是順理成章,比如已經有人在提絞盤之事了。
此時在場中侃侃而談的乃是一個名為鄭拓的年青人,他的長處在農田水利及農具方麵,第五玲打造出的水車此人便是主力之一。
就鐵軌引入礦坑之事鄭拓提出了一個想法,那就是用絞盤和鐵鎖與礦車相連,然後通過畜力的拉拽來節省人力,倘若靠近河流的話甚至能夠利用水車一樣的原理讓絞盤運作起來,如此一來將更為節約。
鄭拓出言之時,器具所所有人都聽得極為仔細認真,即使完全不同意他的觀點可對方在話之時卻不能打斷,按君侯之言那是沒有風度的提現。當然也有讚成鄭拓想法的,更在心中默默思索此事具體要如何而行,理論與實踐之間是有著一定區別的,兩者亦各有所重之處。
相比於器具所眾人的認真仔細,堂上的一些護衛士卒和侍女們就有點像在聽書了。這樣也行?還能讓礦車自己動?那不是神話嗎?張敘則是聽得興致勃勃,因為他清楚很多的神話都被自己的兄長實現了。
肖毅一邊傾聽,一邊細觀眾人表情則是心中欣慰。從兩邊的不同反應就能看出如今器具所對於很多的新鮮事物都能抱著一種接受的心理,再去反複論證是否可行,此乃真正的科學態度!有了這種態度加上思想的放開才會有將來的種種可能,自己多年以來的辛苦並沒有白費。
鄭拓之言他都沒有想到,也是更令肖毅開心之處,他一個人有再多的見識始終也是有限或者有局限的,但集思廣益之下的那種思維碰撞卻能產生極為絢爛的火花,那些未知的領域不也是被這種火花點亮的嗎?
一番侃侃之言結束之後,照常又是一番爭論,最後眾人的目光還是落到了冠軍侯的身上,在他們心中是認可君侯的專家地位的。而那種認可還是在專業領域,絕非因為肖毅的威望或者是地位什麼的。
恒之微微一笑首先鼓掌,隨後方才言道:“鄭所司之言極有見地,諸位的意見亦值得采納,鄭所司,自今日起此事便正式立項,需要協助可以找楊所領,至於銀錢方麵,我給你找個人,信之……”肖毅道最後卻是一笑對張敘言道,方才張大公子可是聽得極為入神的。
“兄長之言正合我意,鄭所司盡管找在下,多少錢也不在話下。”張敘一聽來勁了,當下便是拍著胸脯言道,聽那口氣極大,但在座都知西河公子乃是下最有資格此話的人的之一,而且並不招人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