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一回 時機在前難常心 謀事在人成在天(1 / 3)

肖毅兵至函穀,馬騰南來猛攻,自聯軍討董以來大漢驅除逆賊的最佳機會出現了,至少在一眾老臣眼中是這麼看的。肖冠軍倘若再做突破,馬騰也能擊敗董軍,那麼立刻就可以拿下長安,重新將漢室歸於子手中。王司徒心中便是這樣的想法,且為此還興奮不已,足足三年的時間,自董卓進京以來大漢朝廷被壓抑的太久,揚眉吐氣就在眼前了。

不光是王司徒,在場幾乎每一個老臣包括盧植皇甫嵩朱儁在內都對眼前的形勢有著樂觀的預期,還是一句話,被董卓荼毒太久所有人都在期盼著這一,而當那希望終於出現在眼前之時,心態有些失衡亦是尋常之事。倘若換個環境,或者將三員老將置於戰場之上,他們一定會做出最為冷靜的分析,其實是兩路出兵,眼下最為關鍵的還是馬騰那一路。

此時場中唯一能夠跳出局外俯瞰局勢且保持冷靜的,怕也隻有楊奉的好友賈詡賈文和了,看著老臣們的那種樂觀他是有所隱憂的,但很顯然現在的他還是人微言輕,而且賈詡的性格也不太喜歡獨樹一幟。

原先的曆史時空之中,賈詡先從李傕郭汜,助其拿下長安趕走呂布,王允自刎。後投效張繡又讓曹操數次折戟沉沙,然後在張繡都十分猶豫的情況下賈詡十分堅定的讓他投效曹操,那一番雪中送炭之言最終打動了舊主,往後終曹孟德一生都待張繡極厚,一代梟雄有著過人的心胸氣量殺子之仇都能不計,但在另一個方麵也恰恰證明了賈詡眼光的精準。

之前的李傕郭汜乃至張繡都並非雄才大略之人,他們或可趁勢割據一方但道爭霸下卻差之甚遠,曹操則遠勝眾人!謀臣得其主,賈詡開始散發出極為璀璨的光芒,其後曹操擒呂布,驅劉備,破袁紹可謂下無敵!賈詡在其中亦是屢建奇功,深得孟德的信任,絕不在荀彧郭嘉之下,相比全才荀彧被鬼才郭嘉,賈詡沉穩之中更多了一份老辣與決絕。

很多人會賈詡在決定三國命運的赤壁之戰中沒有發揮出很大的作用,相比周瑜諸葛亮,毒士在那一場漢末大戲之中有些黯然失色。但要知道文和在曹操拿下荊襄之後便對其進言,分析曹軍之短與之後周瑜所言絕無二至,在賈詡看來赤壁之戰並不是成熟的時機。三分下有其二的曹丞相隻要采用穩固發展逐步蠶食之法就能對孫劉形成更大的威脅。

可惜曹操並沒有采納賈詡的意見,也許是誌得意滿,也許是時不我待,種種原因已然無法考據了,結局就是絕代梟雄在赤壁吃到了他人生之中最大的一場慘敗!赤壁一場焚烈焰成就了江東周郎一代儒帥之名,也將曹孟德的雄心壯誌燒的幹幹淨淨,從此便再無一統下之契機。

赤壁之後應該得利最大的就是劉備,實力膨脹最快的也是他,取四郡,得益州,窺伺漢中一時風頭無兩。此時又是賈詡給曹操進言,趁劉備新得西川之時舉大軍南征,倘若能趁勢而下益州孫劉聯盟不再,孫權還有何能獨力對抗?按照當時的形勢分析,賈詡之言當真是真知灼見。惜乎曹操再一次錯過了機會,以愛子曹衝重病難愈為由未能興兵討劉。

由此亦可見隨著年歲的增大,昔日那個“任下智力,以道禦之,則無所不可。”的曹操,他的雄心壯誌已然被歲月漸漸侵蝕,曹聰固然資極高深得喜愛,可當年宛城長子戰死,他卻尤能以博大的心胸容納張繡,此二者一加比較當真截然不同,時間果然是一切英雄最大的敵人。

戰機錯失,劉備在贏得喘息之後兵發漢中,號稱“奔襲如風,侵掠如火,虎步關右,所向無敵”的大將夏侯淵在定軍山一戰之中戰死,劉玄德盡得漢中之地,實力達到了巔峰!此時曹操反應過來再親自征討形勢已然淵之別,漢水一戰兩難進取,孟德留下一句雞肋的名言收軍而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