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雲軍作為中路直撲高唐,前部於士前的一營士卒已然對上了高覽的渤海營,在對方的阻攔之下士前則是繼續率軍向前,距離對方越來越近。但燕雲軍士卒始終沒有舉起手中的兵器,如此董成也不敢下令放箭,很多渤海營弓箭手拉著弓弦的右手已然青筋暴出,眼光之中有著猶豫也有著驚訝!對方士卒居然就敢這麼逼上來,他們當真視生死為無物嗎?
所謂千古艱難惟一死,人當然不會不怕,但在戰場上的那種氣氛卻很容易讓士卒們放下生死,尤其是還有那麼多同袍的陪伴。此外就是並州軍日常的嚴格訓練和如山軍令,老兵都會告訴新兵,軍營不是什麼講道理的地方,軍令一下,前麵就是萬丈深淵你也要往下跳,否則就不配做一個並州軍的士卒!正是那種長年累月的熏陶使得士卒們形成了一種本能,再長官還衝在前麵,他們還有何懼?自己戰死自然還有後續的同袍為他們報仇。
兩軍對壘,距離不過五丈,卻誰也沒有主動發起攻擊,在漢末戰場上算得上是一副奇景了。揮手讓身後士卒微微停頓,於士前自己徑直就像對方校尉董成走去。後者見狀本能的就要拔刀,可還沒等右手觸及刀把他已然停止了,對方根本沒有亮出兵刃的意思,他要是這麼做了豈不是示弱?當下冷冷的看著於士前,很顯然並州軍應該也有和自己同樣的軍令,不過換了他敢這麼做嗎?答案應該是否定的,眼前的燕雲軍士卒都是一群瘋子。
“剛才的話我已經的清清楚楚,再給你十息時間,倘若還不讓開道路休怪我將爾等當做叛逆處置,敢擋朝廷大軍者,死!”走到距離董成一步於士前方才站定,隨即一字一句的道,將軍來前有過交代並州軍不放第一箭,不過自己的話已經得清清楚楚,為了同袍的安全他也要迅速通過這裏,不是不放箭嗎?動拳頭應該沒有任何問題了吧。
“你……”最後的幾步董成已經在於士前身上感受到了沉重的壓力,有那麼一瞬間他絕對對手下一刻就要動手了,眼前的這個家夥武藝一定不低,經驗也是十足,否則不可能在此時還能這麼沉得住氣,這邊剛要開口,那裏於士前完就走,回到自己的隊伍之中便開始捋起袖管,他這麼一帶頭所有的前排燕雲軍士卒都在照做,麵上還是饒有興致。
肖毅身邊的老十三隊都是極其能打的,還不僅僅限於陣上,從邊軍開始,三一架五一大架那是家常便飯,平時自己人之間也是多有切磋。按於士前趙大龍等人的話來,和肖毅典韋一起,是個人都能練出來!挨揍?挨揍不丟人,將軍和典將軍還互相挨對方揍了。因此朱寶等人的武藝雖然比起張遼張合這樣的名將還有差距,但在校尉司馬這個層級還當真很少有人是他們的對手,畢竟從底層上來,手裏沒兩下子根本不可能。
看著眼前一幕董成是真的有些瞠目結舌了,能夠擔當渤海營的校尉他當然也是曆經許多大戰,可沒有一戰會打成眼前這幅模樣。看於士前和燕雲軍士卒的樣子哪裏是打仗?明明就是群架,偏生對方還是一副興致勃勃!而且對手始終占據了大義的名分,而且還是空手對打,很好的避免了挑起事端的責任,十息時間?難道真的要在此地打上一場?
“十息已到,打!”時間在董成的猶豫之中流失過去,於士前到做到,一個箭步便衝了上來,後者下意識的就是揮拳擋住,兩個校尉竟在陣前空手肉搏起來。
這二人打在一起,於士前身後的士卒也不客氣各自找對手就往上衝,但卻為二人留出了一塊空地,沒有一人上前幫忙,且還緊守一打一的原則,並不以多欺少。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他們還會主動示意對方放下兵器,等對手準備好了方才上前攻擊。
渤海營能夠身為冀州精銳,怎能沒有傲氣,並州軍這麼一動他們也不好意思動兵刃了,連校尉都幹上了,還有什麼好怕的?對手也是兩個肩膀扛一個腦袋誰怕誰?當下紛紛迎了上去,數百人就這麼打鬥在了一起,場麵一時極為熱鬧。不過參與打鬥的隻是雙方校尉和自己的衛隊,燕雲軍後續士卒並沒有上前的意思,渤海營亦保持了一定的冷靜。
“娘的讓你們擋路!知道厲害了吧?換個人上來!”混戰中一名燕雲軍士卒將對方打倒在地,他沒有再度上前追擊而是高聲喊道,眼光則向對方後陣看去,挑釁意味十足。
“你狂個什麼,給我等著。”渤海營士卒一見不幹了,立刻有人高喊著迎了上來,二人再度打成一團,片刻功夫雙方都有人被打倒,然後有人接替上來,但總的來看這場群架還是燕雲軍占據了上風,打到了對方七十來人他們隻倒下了二十幾個!有一點雙方心照不宣,打倒了就不會再下手,因此兩軍都有被打的鼻青臉腫的,可傷勢卻並不沉重。
這邊打的熱鬧,雙方的焦點都還在於士前和董成身上,兩人鬥得也是難解難分。論身形後者比前者高了半個頭占據優勢,但顯然前者要比後者更加靈活!一陣打鬥之後二人都吃了對方不少拳腳,卻是越打勁頭越足,大有一副不死不休之勢!
漸漸地於士前還是占到了上風,二人的武藝相若各有所長,也許當真在陣上交鋒他們會勢均力敵平分秋色,可這種步行短打卻有著更多的技巧。在知道了對方的實力之後於士前就開始發揮了,不要忘了他在十三隊的教練可是惡來典韋,那是從打架打到大的人,便連冠軍侯也是公義訓練出來,而那種訓練往往意味著挨揍!以惡來的話,未學打人就要先學挨打,隻有被揍過你才能真正體會其中精妙,那些經驗是用一身的青紫換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