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日常(補昨天)(1 / 2)

《何以笙簫默》是大IP,按照互聯網的邏輯:大IP+流量明星=高票房!

可惜了小明哥…

真的就那句:走在追趕熱點的路上,但永遠趕不上趟!

偶像劇火了,接了《泡沫之夏》;

民國題材的《讓子彈飛》大火,他做了《匹夫》…

現在,IP劇大熱,接了《何以笙簫默》;

無力吐槽!

明明有機會演更好的角色、接更好的本子,不指望你拓展華語影壇,但你不能總開倒車啊!

至於楊小蜜…

她的境遇其實可以代表很多85後女演員。

上一代的大花們,基本上合作的是優秀導演,拿到的是優質本子。

即便是範小胖,有機會還是更願意拍文藝片,不軋戲,遇到好導演好本子根本不在乎片酬番位…

但是85後小花們,就不一樣了!

演技倒退也能活下去!

一年年就刷完了9部電影和1部電視劇,看似是保住了曝光量,其實是錯過了一個合格演員的晉升渠道。

她們不需要大導加持!

代表作的風評也不再是演員的本錢;取而代之是曝光、話題和流量,讓她們永遠站在觀眾的關注點上!

這其實是畸形市場和演員的雙向選擇…

影視市場太熱了!

豬的、煉鋼的、賣煙花的、賣菜的都來收購影視公司。

而大市場的變化,落到85後小花們身上的第一個影響是僧不變,肉卻多了:投資人別的不看,就想要你熱度。

所以,那些年突出了一堆明明毫無演技,隻會瞪眼的女明星…

但這些影視資源看似帶來了關注度、金錢,另一個影響就是:85後小花們,其實沒好戲拍。

她們也接不住好戲!

這裏頭其實有個悖論,想要保持曝光,85後小花們能選的,就是劇情比紙還薄的言情戲;

而好資源落到手裏,功力退化的85後小花又接不住;

於是,在自我消耗和被人消耗中,出山作即代表作,老本吃了一年又一年。

然後呢?

到了演技成為演員剛需的時候,反噬開始了!

麵對這種情況,你們怎麼辦?

娛樂圈瞬息萬變,就像烈火烹油一樣,但有些規則是恒定的,比如:演技永遠會是演員的剛需!

楊老師前段時間簽了對賭協議,這就更刺激了她的快速撈錢計劃怎麼樣才能快速撈錢?

當然是接一些IP劇…

連張國粒都被逼這營業,可憐可歎!

……

呂八百在看三季度財報…

影視娛樂版塊依然占了大頭,截止九月份,橙子今年的內地票房總營收是58.8億,淨利潤18億,海外成績…3.9億;

較去年同期有所下滑…

沒辦法,《智取威虎山》的利潤其實沒那麼高——總成本2.5億,橙子隻占了七成的投資…

電視劇板塊的收入也有所下降——畢竟開拍的電視劇變少了,主要精力向網絡劇傾斜;

綜藝又獨立出去了…

北美的成績,較去年同期上漲了一倍!

《辣手警花》、《女間諜》兩部R級喜劇,北美票房全都破億了,最讓人驚訝的是《辣手警花》北美居然刷下了1.5億美元的票房…

這玩意的成本隻有3600萬美元…

全球票房接近4億美元。

隻能說有輔助器的加持,呂瀟然提前看過答卷:喜劇、恐怖片擅長以小博大,女性題材作品尤其搶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