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年,在影視劇市場出現過一條成功捷徑,就是“劇本不好,明星來湊”。
市場很快證明,明星在影視劇中的作用隻能是錦上添花,流量+IP=爆款的公式也被現實推翻……
不過,這股期待靠明星、流量撐場子的邪風卻刮向了綜藝領域。
綜藝節目進入到了搶人模式!
尤其是主打演技類的綜藝——《我是演員》吃了第一口螃蟹,很快的,浙省衛視炮製了《演員的誕生》…
節目形式一模一樣,除了嘉賓…
背後的出品方是華宜浩瀚…
華宜兄弟也在各種布局綜藝節目,基本上綁定了浙省衛視,《挑戰者聯盟》、《24小時》、《高能少年團》、《王牌對王牌》、《約吧!大明星》、《我去上學啦》…
很正常,這就是市場行為,當投資綜藝節目很容易掙錢時,大家就往往會爭相進入!
《演員的誕生》,邀請了徐爭、吳繡波還有趙利新三個人擔任導師。
牌麵差了很多!
第一期邀請了六爺、小胖…
……
《我是演員》第二季,延續了第一季的陣容——糖糖換成了萬芊…
原因挺簡單的——萬芊做了兩部戲,沒錢了,需要露臉賺錢。
有一點不太好辦,來參加的嘉賓,都是演技並沒有極其優秀,或者是並不是特別出名的演員們…
很難引發關注度,那就隻能從飛行嘉賓——每期的特約嘉賓下手。
所以,第一期清了溫子仁+呂瀟然。
插一句,溫子仁聽說一期的酬勞是200萬人民幣,嚇壞了,跟他反複解釋,真是露臉幾分鍾…
一直在感慨‘名人在中國賺錢真容易!’
是啊,寫個日記,都有老外幫忙出版的!
呂瀟然原本想著…
就是裝個逼,隨口Diss一下小鮮肉,強調一下演員的信念感,就完事了。
然後,第一組表演嘉賓居然有…黃聖衣!
有黃聖衣無所謂,關鍵演的一塌糊塗…
《我和春天有個約會》,香港經典舞台劇…
成功打進B站萬惡之源係列——海娃死了!
黃聖衣算是曾經的一線——當年的四小花旦,電影代表作有《功夫》,電視劇也有《天仙配》。
不要小看了《天仙配》,這部劇是央視的年度收視亞軍…
嫁入豪門之後,也算完成了夙願。
你很難理解,一個豪門闊太為毛要參加《我是演員》這樣的綜藝——而且還是她主動聯係的節目組!
大概是覺得市場這麼好賺,為什麼不撈一筆呢?
可…
可惜,她選錯節目了…
但這個曾經的明星,幾個導師不好說什麼。
負責所有讚美的博哥隻說了‘旗袍真美’…
“我們來聽聽呂瀟然導演還有溫子仁導演的看法…”
……
呂瀟然沒有第一時間點評黃聖衣,躲開她的眼神,扯了句別的:“其實中西方演員在表演的時候方法不太一樣,我們學習的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表演體係。”
“斯派表演體係傳到國內,因為太過完善、嚴密和具有灌輸性,以至於批量生產出一票所謂的演技派,這些人之間存在著非常相似的表演模版,又都局限在某個框框之內,兩個字形容這幫演員:僵化。”
“你們看看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影視劇,大部分演員的表演都讓人覺得別扭,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