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楚赤水大牛山。
老宋家持續一年多的分家之戰終於落下帷幕。
老宋家主戶宋萬喜去年過世了,留下老妻楊氏和二房子孫。
大兒子宋利平娶妻周氏,育有一子一女。長房孫子宋明德,今年十二歲,長房孫女宋曉燕,今年十歲。
小兒子宋利安娶妻劉氏,育有二子二女。二孫女宋曉芸,今年九歲。二孫子宋明意,今年八歲。三孫子宋明風,今年七歲。三孫女宋曉菓,剛滿兩歲。
按理說宋萬喜雖然去世了,但老母親楊氏還健在,兄弟二人不該分家。可家裏走了當家人,楊氏性子軟,大兒子宋利平也是個實誠人。公爹一死大媳婦周氏的心就按耐不住了!
周氏為人能幹,說話爽利,快人快語,家裏家外的活男人都抵不上她。她有一個不好的點就是嫉妒心重。
二房又生下一個丫頭片子,已經四個了。老/二在縣城做個捕快能掙幾個錢,一年到頭就回來那麼幾次,呆不了兩日就走,家裏的農活一點都指望不上。
老/二媳婦是老秀才的閨女,隻會喂豬趕鴨繡些花樣子,田裏的活幹的也是慢慢悠悠。
這宋萬喜一死,周氏的態度便日漸暴躁起來,嚷著分家。憑什麼大房累死累活的替二房養一大家子兒。
宋利安是縣衙裏的一個捕快,每年俸祿明明有十兩銀子,可每年交到公中的隻有六兩。這二房六口人就靠這六兩銀子養活?這擺明是坑了大房一頭嘛,周氏不爽的想道。
橫眉豎眼的懟了一年多,終於分了家,劉氏今天就要帶著四個拖油瓶搬去城裏了。
前幾日宋利安托洪先生帶來口信說他升了官,若是家裏實在拮據,劉氏可以帶著孩子去赤水縣城尋他。
周氏一聽,上眼皮壓著下眼皮一抖,來了精神,這不正是分家的好時候嘛。這老/二在城裏過了怎麼樣,他們夫妻兩個是多少知道的,如今這麼傳話隻不過是看不過妻子兒女在家受氣罷了。
既然升了官,自然加了銀響。二房既然打算舉家搬到鎮子上,大牛山上的房子,田地自然都該分給大房。
周氏獅子大開口,霸占了所有的田地,牲畜,連一間瓦房都不想留給二房,很顯然她是再也不想二房從城裏回來了。
宋曉芸剛剛穿越過來,正在消化原主的信息,身體還沒適應過來。如今才九歲的她,分家的時候和一幫孩子被趕在院子外,也湊不上去。
劉氏一聲不吭的在分家字據上簽了字。這個老宋家她是再也不想回來了,就算身無分文的離開,她也無怨無悔。
回到裏屋,劉氏拿出早已收拾好的四個包袱,喊了四個孩子進來。
宋曉芸一看這情形就知道,她這穿越種田夢算是破了,都三天了,老天也沒賞她一個空間什麼的。會不會是她想多了。
剛穿越過來,看著老宋家這破落院子,六個小蘿卜頭,瞎眼的老奶奶,包子話少的娘親。她以為她的穿越會打開一個種田係統,沒想到是她想多了。看來還是小說看多了,不現實呀!
她真的好想有個要什麼有什麼的種田空間,然後帶著這老宋一家大家致富啊,好減壓啊!
可是理想很夢幻,現實很打臉。
宋曉芸扯了扯嘴角,這娘親真是腦子鏽逗了,分家什麼都沒分到,就帶這麼幾個破包袱去縣城?
也許他老爹升了官,身家長了吧,這老宋家的家底就是毛毛雨。後來才知道,這個她也是想多了。
“來,芸兒。你最大,這個大點的包袱就歸你了,隻不過是些衣服,你背著也不算吃力。”劉氏將一個比宋曉芸還大的包袱背在了她的身上。
雖然原主從小幹農活習慣了,可是她不得不說真的挺重,至少得有三十斤吧。
劉氏又將兩個稍小的包袱背在了宋明意和宋明風的背上。兩個小子被壓的呲牙舞爪了一番。
“娘!我們真的要離開家嗎?”宋明意年僅八歲,卻成熟穩重,要離開大牛山,他很不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