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海岸碼頭。
來往的每一個人都被嚴格的盤查。
顯然,斯維因料定石野一定會出現。
在他想來,隻要石野出現,那就死定了。
整個諾克薩斯的力量絕非石野一個人可以抗衡。
斯維因猜的不錯,石野確實來了,但卻以他絕對沒有想到的方式出現。
來也是巧了,石野正巧掌握了七十二變。在趕往諾克薩斯的過程中改頭換麵,變成了徹徹底底的諾克薩斯人,然後毫無破綻的進入了諾克薩斯境內。
馬車搖晃,一路往黑岩城走。
石野如今的身份是諾克薩斯將領,從艾歐尼亞撤離回國,然後要去往黑岩城報道。
戰爭結束以後,士兵回家,但是士官和軍官卻都沒有返鄉。在最高統帥部的命令下去往黑岩城報道。
這條軍令有些怪異。
以往無論是勝仗還是敗仗,打完就返鄉,區別無非是灰頭土臉還是衣錦榮歸。
而這一次,隻有底層的士兵返鄉了,士官階層都還有軍務在身。
很顯然,這樣的命令跟如今的局勢有關。
戰爭結束了,但諾克薩斯內部並不平靜。
無論是大將軍之位的爭奪,還是卡特琳娜的叛國案,其實都鬧得有些人心惶惶。
這輛馬車上就坐著許多士官,大家剛開始談地,但是著著就到了艾歐尼亞戰爭。
有人,戰爭不應該失敗,艾歐尼亞軍隊很膿包,都是高層無能。
也有人,北方軍很厲害。
還有人,首都軍很頑強。
因為大家來自不同的戰區,麵臨的形式不太一樣,所以對艾歐尼亞的看法也不一樣。
覺得艾歐尼亞軍隊膿包的是基本都是來自南方軍。實話,艾歐尼亞南線基本上就沒有什麼像樣的抵抗,而諾克薩斯的控製力度也很強。
覺得北方軍強悍的自然是北線戰士。
民兵團和永夜城守軍,打了無數的勝仗,是戰場最光彩耀眼的存在,相應的諾克薩斯方麵則相形見絀,所以他們覺得北方軍很強大。
覺得艾歐尼亞頑強的,是中線戰士。
中線打得最激烈,最膠著,反反複複割據,反反複複爭奪,可以是一寸山河一寸血。
在這個過程中,艾歐尼亞首都軍沒有南方軍那麼慫包,也沒有北方軍那麼強悍,但是他們任性十足,在艾瑞莉婭的帶領下堅忍不拔。
道後來,大家都在思考為什麼會失敗。
有人是因為跨洋遠征,物資和兵源的運輸都有問題,後勤負擔很重,而且很多超大型戰爭器械也無法抵達戰場。
有人是因為反抗軍。當諾克薩斯占領以後,很多民眾都在打遊擊反抗。這讓諾克薩斯士兵疲憊不堪。
還有人是因為石野和他的北方軍,特別是永夜城一戰,本來十拿九穩的戰役,結果被石野一個人殺掉了十萬大軍。這件事情無論是對戰場形勢還是諾克薩斯的士氣,都是一個超級可怕的打擊。
然而大家不約而同的提到了普雷希典會戰。
這場會戰是諾克薩斯組織的一場最大型的會戰,幾乎所有的戰士都參與了。而這場會戰也是戰爭的轉折點。如果當時拿下了普雷希典,艾歐尼亞也就亡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