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使團入京(1 / 3)

第一章使團入京

東寧三十八年春,初起的朝陽照耀著巍峨的宮牆,映襯著王朝的繁華。

寬闊的大殿內,年紀稍大的禮部尚書正佝僂著身子:“啟稟陛下,大慶三皇子與七公主昨日已經到了我國境內,隻是不知此番該已何等禮儀接待來使,且國書言明須在我國住一段時日,該安排何處合適,還請陛下示下。

年邁的皇帝抬了抬眼皮,緩聲道:這位三皇子孤倒是有所耳聞,大慶皇帝這幾年日子不好過啊,幾位皇子奪嫡鬧得是沸沸揚揚,這個時候將他派遣出訪,不知各位愛卿可有何看法。

太子赫然出列:啟奏父皇,兒臣以為這位皇子年紀輕輕便得大慶皇帝看重出使我國,來日成為大慶太子的可能性非常大。此番我們應該恩威並施,不必太過優待,讓其明白我東寧兵強馬壯,斷絕其覬覦之心……

“兒臣認為這樣不妥”溫潤的聲音出自安王口中“父皇,那三皇子不是平庸之輩,我們也不必故意示威。此番前來,我們若是禮數欠缺,隻怕會讓其笑話我國的禮儀教化,況且我泱泱大國其實他們能覬覦的。不過兒臣倒是擔心他會在路上刺探我國的情報。

太子驟然被打斷話,麵色冷凝道:安王的意思,我們不僅不威懾他,還要對他們十分厚待,如此做派,恐怕不妥當吧,各派大臣聽了這話紛紛接頭交耳,一時拿不定個章程,砰!皇帝將手中的茶杯重重得放在了禦案上,一時大殿內安靜了下來,孝文帝銳利的眼神掃視過底下低著頭的臣子。禦史大夫黃流硬著頭皮出列言道:陛下,傳聞大慶三皇子曾在軍中曆練,文韜武略皆為出眾,甚得大慶皇帝喜愛,這次出使絕不單為仰慕我朝而來,且大慶至京城路途遙遠,臣認為應派遣一人沿途隨行,未免其路上有何異動。

孝文帝沉吟片刻:即是如此,便傳旨令汝南城守將秦言昭護送使團進京吧。太子聞言眼中精光一閃,卻沒有說話。

下朝後,戶部侍郎萬源提著禮品走到戶部尚書常殊的桌前,滿臉諂媚道:常大人,您也知道,我剛剛從下麵調任上來,有些事不太了解,為免犯了皇家忌諱,有些事還得向您請教一下。

常殊起身道:萬大人何須如此客氣,你我同一部門辦事,有事可直接相詢,這東西你還是拿回去吧。

萬源將放著萬年人參的禮品盒打開,道:不過是些不值錢的東西,常大人就不要再推辭了。下官入京從未聽過秦言昭此人。陛下親自下旨將他召回京城,不知此人是何底細啊。

原來是為了這事,常殊還以為萬源要打聽是什麼皇家秘辛,一聽如此便放下心來,:“那秦言昭是西河候嫡子,十幾歲就入了軍營,在馮珧將軍麾下曆練數年,軍功顯著,被封一城守將,掌八萬兵權。”說罷又小聲的說道:“皇上之所以如此重視他,不隻是因為他掌了兵權,更是因為他幼時曾經和平意郡主有過婚約,並且一直不肯娶別人,惹得皇上十分不快。”

萬源麵色疑惑“平意郡主不是當年造反的上汝王府女眷嗎?別人都恨不得躲得遠遠的,這秦言昭居然這麼死腦筋。”

常殊擺了擺手,示意不要在談論此事:“先帝建國分封四王五候,各掌兵權,當年皇帝忌憚各王侯,強行削蕃,引發了多少大事,京城裏的人對此諱莫如深,你知道就好,萬不可再向別人提起。”

萬源了然,點了點頭,又聽常殊歎道:“帝王之怒,流血千裏,你我還是安分當差要緊啊。”

春光三月,從魯城一路走到樵城,幾乎天天都下雨,這一日到了住的庭院,定襄便一頭紮進了床猛睡,整整一天都絲毫未有醒來的跡象,秦言昭找了大夫要給公主瞧病,誰知道還沒進門就被轟了出來,秦言昭是個武將,行事作風自然是不拘小節,當時便要闖了進去。

“我說你這人怎麼回事,我都說了我家公主暈車,歇息一會就好了,你一個大男人怎麼動不動就要闖人房門,得罪了我家公主,小心我去東寧皇帝那告你一狀!”

秦言昭心下疑慮不減,將近走了一半路程,這位公主卻並未見過幾麵,有何需求也隻是侍女傳話。若非每次都見三皇子與車內對話,秦言昭都要懷疑車裏沒有人了,這次又是整整一天未曾出門,總覺得哪裏不對勁。與侍從對視一眼,便抬腳進了院門,侍衛將雲唚攔在庭院外。

眼看就要到了房門口,幸虧雲感出來了,看著秦言昭這架勢麵色冷了下來:將軍未免也太不將我們放在眼裏,我們已然說過公主在休息你仍要硬闖,東寧就是這樣對待他國使者的嗎?公主就在裏麵,你盡管進去,推開這扇門後,將軍的未來恐怕也要斷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