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元帝問話的聲音響起,大殿內霎時安靜下來,針落可聞。
慶元帝凝視著與百官相對的秦澤,見他泰然挺立,冷靜堅毅。
驀地想起四年前,亦是這樣的一次朝會上,秦澤與百官相對的情景。
那時秦澤仍青澀年少,麵對百官的節節逼問雖強自鎮定,但眼底難免透露一絲慌亂。
即便如此,秦澤依舊是沉著堅定,未曾因為來自各方的詰難而動搖。
四年前,在秦澤從揚州回來後的某個朝會上,他上奏提議請辭學海泛舟宮的主事人一職。
猶記得秦澤當時自稱年紀尚幼,恐無法承擔引領天下學子之重責,懇請他另選德高望重之人主事。
慶元帝對秦澤身為太子卻懂謙讓知進退非常滿意,當下龍顏大悅:“學海泛舟宮乃朕賜太子的生辰禮,這主事人朕說太子當得,那便是當得。”
一句話便把秦澤的後路給堵死了,後來慶元帝還頗為之愧疚。
就為學海泛舟宮請辭一事,身為太子的秦澤第一次與朝中百官正麵交鋒。
麵對朝中百官的節節逼問,秦澤艱難抵擋。
連續數日的朝會,百官焦點都放在此事上,對秦澤勸阻有之,攻擊有之,失望有之。
然而秦澤一意孤行,心力交瘁但沒有退卻。
七日後,秦澤高熱病倒不再上朝,慶元帝親自前往探望。
通過幾日的朝臣對峙,慶元帝已經深切感受到秦澤的決心,隻是依舊不明白秦澤為何會如此堅決。
秦澤自幼天資聰穎,敏而好學,是以在他八歲生辰那一年,慶元帝親賜學海泛舟宮。
本意便是以“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來勉勵秦澤,同時給秦澤提供一個接觸天下學子,與天下學子共同學習進步的機會。
卻不想學海泛舟宮發展態勢之猛,在秦澤的帶領下,不過短短一兩年就已盛名享譽大齊國上下。
身為父親,看見兒子出色,自是寬慰。
但作為一國之君,儲君勢強,就難免有人在他耳邊進行勸諫。
慶元帝對勸諫的聲音並不怎麼在意,一是他正年富力強,春秋鼎盛,對朝局內外掌控在心;再就是太子是他親自培養長大的,他對太子有足夠的信任。
然而,勸諫之言終究像一根刺紮在心上,隨著學海泛舟宮的越發出名,這根刺就越發難以忽視。
秦澤的請辭,對慶元帝來說,其實是頗為困惑的。
因此趁探病之機,父子倆坦誠布公地徹談了一夜。
秦澤坦言明白慶元帝親賜學海泛舟宮的一片苦心。
在主持學海泛舟宮的幾年裏,他從不少名師身上學到豐富的知識,更結識了許多學子,彼此相互切磋討論,進益良多。
然而,隨著學海泛舟宮的日益壯大,秦澤發現漸漸力不從心,有無法駕馭之感。
他年紀尚幼,需要學習的知識仍有很多,能與天下學子共同探討進步固然是好事,但如果天下學子以他為首,對他寄予殷切的厚望,則超出了他當前的能力範疇。
“父皇,兒臣不過是儲君,擔負不起引領天下學子的重責。”秦澤麵色潮紅,眼神真摯,“兒臣隻想在父皇庇佑下,潛心研習,還請父皇成全。”
慶元帝感受到了秦澤那份發自內心的孺慕之情,一時又是欣慰,又是哭笑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