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當了十幾年好學生的許廣陵,瞬間把自己切換進了考試模式。
怎麼理解養生或者說健身?
從當前的社會現象上來看,這應該是老年人的專利。為什麼這麼說?早上去公園看看就知道了。
這些天來,從第一天開始,許廣陵就發現,他是公園裏一個不折不扣的“異類”。——除了他之外,根本就沒有其他差不多年齡的大小夥子早上跑過來鍛煉的,一個都沒有!
學校有早跑的,中學且不提,大學是有的。
此外,美體瑜伽、健身健美操、拉丁舞之類的,在年輕女士之間也都很盛行,但她們做這些運動很難說是為了健身,基本還是為了“美”。男生的晨跑其實也差不多,真正奔著“養生”這個目標來的,不能斷然地說沒有,但數量應該是極少,極少到基本可以忽略不計。
當然這也和許廣陵接觸的人群有關。
二十歲、三十歲、四十歲,這個年齡階段的人,年輕人,或者說青壯輩,有沒有對養生比較重視的?
許廣陵不好說。
但總的來說,二十歲的,還在揮灑青春,根本不知養生為何物,就算提起時多半也是不屑,而作為年輕人,也確實有這種資本來表示不屑。
三十歲的,多半伴侶孩子都有了,這個階段,“感覺身體被掏空”,才是常態,養生什麼的,太遙遠。
四十歲的,忙著事業呢,而且真正的上有老下有小,老已需照顧,小正值關鍵,人生至此,猶如風箱裏的老鼠,兩頭受氣,正是負重負累的時候,而哪怕沒有家庭負累,事業上多半也正值關鍵時候,全力衝刺奔跑尚嫌精力不夠用,哪來的其它心思,講什麼養生?
真正講養生,還是閑下來之後。
也可以說是老了之後。
而且,不是僅僅老了就可以的,還要有一定的資本。
這資本,一是物質資本,即生活水準要達到一定標準,至少是水平線以上,二是精神資本,即當事人有這方麵的主動追求,不然的話,就算閑下來,有時間有物質,多半也是以其它的方式“揮灑”掉了,如同青春的再演,或者說過一段老年版的青春,至於養生什麼的,嗬嗬。
綜上所述……
“養生是一種需要條件的人生講究,要有閑,要有錢,要有心。”思索了一會兒之後,許廣陵這般說道。
他這話一說完,兩位老先生就都笑了。
章老先生沒有對許廣陵的這回答作出評價,而是先這麼問道:“拙言,你認為寫出《道德經》的老子是什麼樣的人?”
“老子是圖書管理員?”許廣陵摸不著章老這一問的重心在哪裏,於是略帶著點少年人玩笑性質地這般說道。
老子據說是當時的國家圖書館館長,當然“圖書管理員”這一說在網絡上另有一層特殊的意義,因為很多人都知道的,近代還有一個人,也曾經擔任過一段時間的圖書管理員。
於是牽強附會之下,這個職業就被賦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當然了,所謂神秘色彩,也僅止於網上打趣。
不想章老先生居然知道這個打趣,聽了許廣陵的這話之後,很是瞪了他一下,接著卻又忍不住笑罵道:“我知道你這小家夥說的是什麼!可不要以為我老人家不會上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