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根本,根係,源頭。
許廣陵是這麼理解的。
比如說正宗老壇酸菜麵,加一個正宗,表示這是從“宗”上麵“正”下來的,也就是說,這不是什麼外麵的妖豔賤貨,這是從源頭而下的一脈嫡係傳承。
而對這個字,章老是這麼說的:
“當年,為師超越師兄弟,超越老師,也超越諸多古代大家之後,曾有過一段時間的迷惘和困惑,不知道下一步又該向何處走,也不知道為師是否已經站在了一個較高的巔峰階段,再往上去,提升空間也許將不會很大。”
“為師是真的很困惑。”老人淡淡說著,“任何行業都是這樣的,越是處在下位,提升的空間越大,提升的難度也越小,簡而言之就是付出總能與收獲劃上等號,甚至小小的付出就能有巨大的收獲。但是越往上去,付出與收獲,這個天平的兩極便越是會一點點的交換著位置,直到完全地顛倒過來。”
“再到後麵,到為師的那個地步,許多時候,是隻見付出,而不見半點收獲。”
許廣陵點頭。
他沒有如章老那般的站在一個行業巔峰的體驗,但當年學校階段,類似的感受還是有的,從自己身上,從他人身上。六十分提升到七十分很容易,七十分提升到八十分就有點困難。
八十分提升到九十分相當不容易,九十分提升到九十五分……可以說,那已經不是單純地努力地就可以做到的了。
心理學上有一個名詞,叫做“邊際遞減效應”。
你肚子很餓的時候,吃第一個饅頭,滿足感和幸福感是最大的,然後越往下吃,美好的感覺也越來越低,直到最後,低到零,甚至低到負值。
這也是華夏講究飯吃八分飽、酒斟八分滿等等的原因,不知道的人可能認為這是“迂腐”,知道淺一點的人會認為這是做事留有餘地,但隻有知道其中究竟,才會明白,這裏麵涉及的,其實就是邊際遞減效應。
這個名詞是西方提出來的,而且提出並不久,但在華夏古代,很久很久以前,就有一個詞,叫做“物極必反”。
物極必反包括了邊際遞減效應,也包括了邊際遞減效應所沒有揭示出的另一麵,就是突破某個邊際之後,那效應不僅僅是衰減到零,更會從零繼續向下。
飯吃八分飽,吃到九分飽、十分飽以至於十一分飽、十二分飽可不可以呢?
可以。
但真的是劃不來。
一方麵,這種過飽其實並不能帶來更多的體驗上的美好,另一方麵,也降低了對下一頓飯的期待值,更不要說非心理感受方麵的身體方麵,過飽對身體來說肯定是不好的。
吃飯是如此,睡覺同樣也是如此,其它很多方麵都是如此!
節製並不是為了清心寡欲,恰恰相反,節製是為了享受更多、享受更好!這是最惠而不費的一個方法。
如果厭倦於生活,感到一成不變,感到缺乏期待,感到如一汪死水,如此等等,隻要略加節製一下,從最基本的飲食與睡眠做起,飯吃八分飽,覺睡八分好,然後就會發現,其它的一切,都會跟著風生水起。
在許廣陵的淡淡隨想中,章老的闡述在繼續著:“這就是當時為師麵前出現的兩條道,一條道是繼續醉心專心於醫術的研究,但並不知道要向何處提升。付出多少,為師並不太在意這個問題,問題是收獲必然極少,甚至是完全地沒有,這卻是可以想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