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書籍的內容一起呈現的,是許廣陵三四歲時的諸多記憶。【零↑九△小↓說△網】
而其中,占據最主要部分的,是父親和母親的音容笑貌。
許廣陵再一次看到了父親,再一次看到了母親,看到了他們年輕時的樣子,八分熟悉,兩分陌生。他們這般的形象,許廣陵以前也隻在照片中看過,而且照片也隻是那麼幾張。
但這時,許廣陵才發現,原來他的腦海中,就裝載著父母,裝載著十數年的父母過往。
看著看著,許廣陵的臉上不自覺地就泛起了微笑。
這幾年來,從沒有任何一刻,他如現在這般地心生感謝,感謝上蒼,感謝造化。曾經的悲哀和歎息在歲月的流逝中漸漸淡去,而今剩下的,隻有平靜,以及此時的安慰和念想。
《幼學瓊林》之後,又跳到了《千家詩》,這是許廣陵看過的第一本詩詞類書籍。
當年父親這個偽才子為了要與“那個混蛋”秦觀比拚一下,買了大量的詩詞書籍回來,從最初始的《詩經》,到《唐詩三百首》《宋詞三百首》等等之類,這個《千家詩》也是其中之一。
他以為和他寫文章一樣,隻要下工夫,隻要讀的詩詞多了,自然而然就“不會吟詩也會吟”了。
最終的結果是,然並卵。
他確實會作詩了,也會填詞了,但那水平也就是小學生水平,和“那個混蛋”之間的差距,別說一輩子了,就是向天再借五百年,估計也是沒法追平。
這玩意兒,是真的要靠天分。
這是關於父親的一段過往,而適逢其會,許廣陵當時也曾翻閱過這些書籍,不過多數都是略翻、隨翻,他真正從頭翻到尾並且也翻了不止一遍的,是《千家詩》。
因為這個簡單,而且事實上它就是古時兒童的啟蒙書籍。
此時,這本書就在許廣陵的腦海裏一點點呈現,最終,屬於正文的詩詞是基本上全部呈現出來了,但當初附在書上的那些注釋,卻多半是空白,簡單來說,此時呈現在他腦海裏的這本書,也可以說是斑駁和殘缺的。
但其實也根本不需要那些注釋。
換言之,他腦海裏的這本書,也不需要保持原本的版式。
隨著這個念頭的泛起,許廣陵腦海裏,又一幕堪稱神奇的事情發生了,原本殘缺的千家詩散去,重新彙聚過來的,卻隻是那一首首詩。
這本書是宋人編集,其中收集了唐宋兩朝非常有名的詩,這時,不再按照《千家詩》原本的順序、格式和體例,就是作者,然後詩,這麼一路的排了下來。【零↑九△小↓說△網】
也就在鋪排的過程中,屬於詩作者的其它詩但並沒有被錄在千家詩中的,以及和某首詩相關的其它詩以至於詞等,都紛紛浮現,一起向這裏彙聚了過來。
最終,彙聚在許廣陵腦海裏的,是一千四百三十二首詩詞,包括元曲什麼的,其中有一些還是殘缺的。
“這就是我迄今為止,所閱讀和記憶過的所有詩詞?”
此時此刻,這樣的體驗,真的是很奇妙,也可以說是美妙。
而這時許廣陵最想做的事,就是立馬地,把那些殘缺的詩詞補完,當然,不止是補完那些殘缺的斷句詩詞,隻是這樣還不夠,遠遠不夠!許廣陵更有一種把世間流傳下來的所有詩詞,都收集到腦海裏的衝動。
強迫症又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