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公園裏的異事(1 / 2)

格局是一種什麼東西?

就是在野獸還住著山洞的時候,人類用樹枝茅草架起了小蓬屋;就是當你住著茅草屋的時候,有人住上了磚石瓦房;就是當你還住著磚石瓦房的時候,有人住上了高樓大廈;就是當你住上了高樓大廈的時候,有人……

隨著時代的推移,這樣的例子可以無限製地往後疊加。

格局,其實就是超越。

時光如水,在圖書館中靜靜流淌著,許廣陵放鬆、愜意而又緩緩地翻著書,當值此時,曾經創作的那首《世界扉頁》仿佛也在意識中流淌,不過隻是仿佛,若有若無。

真切地流淌在意識中的,還是選集中的內容。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矛盾論”

“論持久戰”

“統一戰線中的獨立自主問題”

……

太多的真知灼見,太多的高屋建瓴,太多的直中肯綮。

這些,其實都是超越,也都是格局。

閱讀以及領略著這些格局、這些超越,不可能讓許廣陵也化身聖賢,獲得和寫作者自身一樣的超越,但卻可以切實地擴展他的視野,幫助他,以一個更高更遠的視角,來看待許多東西。

選集中,有很多社會學的內容,或者說,需要相關實踐的支撐,這一點是現在的許廣陵所缺乏的。

其實也不止是現在。

書中的很多東西,他這一輩子都不會涉及。

不過這無所謂。

讀聖賢書,並不意味著要走聖賢路。

或者說,聖賢本無路。每一位最終成聖成賢的人,其人生之路,都有著極大的獨立性和唯一性,你很難把他們歸入哪一類中,因為聖賢本來就是出類拔萃,能被歸類的,本就不可能是聖賢。

而哪怕是聖賢與聖賢,至少,在章老給許廣陵所列的那份名單上,他沒發現有哪兩位是“比較相似”的。

他們都是獨一無二的。

他們都發散著獨屬於自己的光輝。

許廣陵所要做的,所想做的,也隻是沐浴這些光輝而已,沐浴著,感受著,體會著,僅此而已,卻並不是要和這些光輝中的某個混同。當然,其實也不可能做到混同。

聖賢可以被仰望,可以被超越,卻獨不可被模仿。

因為聖賢之所以為聖賢,就因為其最核心的無中生有,以及獨一無二。

四冊選集翻完,許廣陵獲益良多。這些內容,許廣陵有的是深度閱讀,有的是淺度閱讀,有的則僅僅隻是單純的記憶下來而已。感覺時間差不多了,許廣陵又拿起了剩下的最後一本書,《圖書管理員詩詞全集》。

天井四四方,周圍是高牆。清清見卵石,小魚囿中央。隻喝井裏水,永遠養不長。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當然,這其中更不可能少得了那首極為知名的沁園春雪。

詩詞是一種獨特的文體,言簡意賅,或者說言極簡而意極賅,每一首詩詞,都是一個獨立的小世界。

真若說細細品味,一首品味一天,也不算長。

所以許廣陵其實這一次也隻是略讀,把它們記憶下來而已。當然,以他現在的過目不忘之能,是不需要刻意地做“記憶”這種事的,翻閱,而待翻過,那些字句也就存留在了腦海裏。

於是當離開圖書館時,許廣陵的腦海裏便多了五本“書”,而他的詩詞儲量,也達到了一千五百六十六首。

從圖書館出來,許廣陵直接往章老家而去,而晚間一切例行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