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廣陵算是公園裏的新客,他涉足這座公園,滿打滿算也不過兩個來月的時間,自不知公園裏的這些樹落不落葉,以及啥時落葉。
而小道邊上閑談著的這幾位老人,肯定就算是老客人了。
他們說,公園裏的樹今年落葉異常,那大抵確實就是異常,應該沒差了。——為什麼異常?
有可能是氣候的原因。
但這種可能性很小,因為似乎並沒有什麼氣候異常之類的。
那麼……
許廣陵能想到的原因隻有一個。
三人正常走過,許廣陵心裏是咯噔著,但兩位老人卻沒有任何表現。因為涉入不深,或者說了解有限,他們多半不可能第一時間把這事和許廣陵聯係起來。
但來到公園外側,附近無人的時候,許廣陵卻說了。
他把他的猜測告訴了兩位老人。
看得出來,兩位老人都有點震驚,不知是震驚那霧氣居然影響到樹木的枯榮,還是震驚他們三個人(其實是許廣陵一個人)居然能影響到這一整座公園的樹木。
沉吟了一會,章老緩緩開口說道:
“中國古代,有一種叫做‘天人合一’的思想,相信拙言你並不陌生。”
許廣陵點了點頭。
“在中國,不論是道儒佛,不論是宗教還是文化,都豐常深重地滲透著這種思想,也可以說,這種思想,是中國幾千年來一切文化的根本脈絡和主要源頭。”
“受中國文化影響,日本茶道的和敬清寂,也一樣表現著這種思想。”
頓了頓之後,章老淡淡說道:
“在老子的《道德經》中,有一段關於小國寡民的描述,‘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這種樸素的生態,在往古之時可能確實存在過。但隨著時代的進展,人的活動範圍在擴大,而相應的,地圖以及地球在縮小。地球村的提出,也並不是什麼新聞。”
“可以說,這個過程,就是合一的過程。”
“所以說,合一是沒有錯的。在未來,假若我們人類的文明進入到太空時代,當人們於星河漫步,當會進一步的感受到,何為‘天人合一’,而屆時,這種思想也必定再次抬頭,成為顯學,成為社會主流。”
“合一沒有錯。”
說到這裏,章老略加重了點語氣:
“但是,這裏麵有一個根本的問題,那就是怎麼合一。”
“春秋戰國,燕楚秦齊韓趙魏,最後七國合一了,但是合一後的國家叫做秦。”
“中原與草原,中原與邊疆,最終合一了,但是合一後的國家叫做中國。”
“在中國是這樣,在外國也是這樣。”
“中醫與西醫,在未來也有可能合一,但合一後,孰為主,孰為從?”
“東方思想與西方思想,在未來一樣可能合一,但合一後,誰繼續存在,誰走向消亡?”
“所以。”
“合一是走向和諧,但在和諧之前,卻是不和諧,是東西風相纏相鬥,甚至於血雨腥風。”
“也因此,在中國古文明中,天人合一其實還有另一個說法,或者說另一種表達、另一種層麵的描述。”說到這裏,章老問許廣陵道:“拙言,應該有讀過陰符經吧?”
許廣陵點點頭。
《黃帝內經》《神農本草經》《黃帝陰符經》……
這是又一篇“攀龍附鳳”的經文。
若是以前,許廣陵會在腦海裏默想這文,但這時,心念動間,陰符經全文顯現於腦海中,許廣陵不用想,不用回憶,而隻是看著。
“天地,萬物之盜;萬物,人之盜;人,萬物之盜。”
章老緩緩念誦道。
“天生萬物,但是生而又亡。萬物養人,但是養而又害。人畜萬物,但是畜而又傷。”
許廣陵點頭。
天生萬物,但是生而又亡,這不用解釋,人人都懂。
人畜萬物,但是畜而又傷,這其實也不用多解釋,比如說人畜養牛羊,有時會對它們很好,普通的精心照料且不提,高端的講究,比如說給牛放音樂給牛按摩什麼的,也屢見於新聞。許廣陵縱然不關注這些,也還是不時偶會從互聯網上看到。
然而人畜養牛羊的目的是什麼呢?是為了“傷”。
三者中,兩者都很簡單直白,而至於萬物養人,但是養而又害,這個說法卻是略微複雜一些。
至少若是以前,許廣陵是不太懂的。
但自從跟章老學習以來,特別是最近一些天他自己通過神農訣及身體感受對於日常諸般食材的分析,對這一點卻是感受尤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