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棋怎麼下,或者說可以怎麼下?
簡單而言,有幾個層次。
一是按規則。
一個對象棋一竅不通什麼都不懂的人,告訴他落子的基本規則,也就是馬走日象飛田什麼的,然後他就可以和人對局了。當然,對局的結果多半是輸,大輸特輸。
然後,就這麼對局,一盤一盤地,經驗就慢慢積累起來了。
這也就是下棋的第二個層次,懂規則的基礎上,有經驗。
喜歡下。
下得多。
會總結。(複盤、研習棋譜等。)
有天賦。
這幾個因素加到一起,就會讓其對弈水平一直上升,慢慢地,這幾個因素就會扭合到一起,形成一個新的東西,直覺。
直覺可以突破經驗的壁壘。
也就是以前你明明沒那麼下過,棋譜上也沒那個招,你也沒探討研究過這個路子,但是直覺告訴你,該走,還是不該走,這麼走的話,會占優,還是會處劣。
許多天外飛仙、羚羊掛角般的精妙招式,就是這麼來的。
這也是下棋的第三個層次。
之所以說現在的許廣陵近似於外掛,是因為他不但有直覺,而且可以直接地把所有經驗與直覺化成的招式在腦海內推演,幾十近百路的推演,也基本上相當於幾十近百個許廣陵。
有人能戰勝這麼多的許廣陵嗎?
不能說沒有,理論上還是存在這種可能的。
但實際上……
許廣陵未必贏,但很難輸。
和獨孤小菜的對局中,兩人一招一式的進行,到了中局的時候,獨孤小菜丟了一個士。
其實她走得並沒有錯。
許廣陵是用一個炮換了她的一個馬和一個士。
這麼交換,到底是持平還是占優又或是處劣,是沒有定論的。隻是這麼地換了之後,少了個士的獨孤小菜,在防守上就出現了問題。而受防守牽製,進攻也隨之受到影響。
於是,不知不覺地,先手轉化為後手。
再然後,後手轉化為劣勢。
最終,劣勢演變成敗局。
四十二回合後,棋局終止,獨孤小菜負,酒薄不堪飲勝。
第二局開始,對手的ID是毒瘤OL。
第三局,對手的ID是蘺言。
許廣陵三勝。
“這廝變得更老辣了。”
“果然是老酒,夠勁!”
“這真不是外掛?”
“你家外掛有那麼多的變招和棄子?不懂就不要瞎說。”
“多看幾盤他的對局,你就知道了。”
“一直懷疑這是哪個大手的馬甲,不要臉!”
“此人水平太高,他參加比賽實屬違觀,建議官方封禁處理。”
“233333”
“不能同意更多!”
“直接保送十二強吧。”
“扯蛋,就下個棋而已,這都搞黑幕?”
“黑幕你妹,讓他直接晉級才是對其他人的公平好麼?!”
……
過獎了。
許廣陵微微一笑,退出天天象棋,然後關了電腦。
時間就這樣過去的。
三局,一個半小時。
其實這已經算是很快了,高端對局中,一局一個半小時的都是常事,甚至一局下個一上午、一下午、一天、好幾天的,也都是有的。“觀棋柯爛”的故事,是有那麼一點現實投影的。
當然,故事裏觀的是圍棋。
圍棋是比象棋更複雜而且複雜了不止一籌的博弈,對局時間比象棋更長也理所當然。
“若有高手,一天對上一局,還是很愉快的。”
“但再多,就不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