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鯉魚一條。
菜籽油。
甘草,西洋參,菠蘿,玉米粉,蛋清。
鹽。
幾樣材料,都是早上在公園裏的時候許廣陵和章老說過的,此時全都備好。
許廣陵也能自己買,但現在真抽不出什麼時間,另外,他從市場上買的,品質也絕對不如章老提供的好,所以也就不必在這一點上費什麼心了。
章老,陳老,兩位老人俱皆饒有興致地看著許廣陵操作。
而陳致和則和周老先生祖孫留於客廳內,周青竹現在身上紮著針呢,大約許廣陵把飯做好的時候,再去下針正好。
切成極薄透明片的甘草及西洋參片,於八十度的菜籽油中微炸著。
許廣陵手中的漏勺旋轉著,由慢而快,到一定速度之後穩定下來,簡直就像一台自動攪拌機。
這如同是固定程序,並不消耗許廣陵任何心神,而作著這個步驟的時候,許廣陵向兩位老人解釋道:“食有兩種,一種味淡而性滋補,一種性其次而味極濃釅,以酸麻辣鹹等諸多重味刺激味蕾。”
“今天,我就想稍微調和一下兩者,作一道以甘和滋補為宗,但同時味道也有點濃釅的菜。”
“弟子也是第一次嚐試,所以具體如何,還要等做好後再說。”
兩位老人都是點頭。
章老先生且不說,便是陳老先生,對於藥材及藥性的了解,其實也絕對可以完虐諸多所謂的“藥師”,所以在早上許廣陵說著這幾樣材料的時候,便已經判斷出了他有何打算。
甘草,西洋參,皆是綿和而滋補。
用西洋參而不用人參,尤其前幾天才講過人參,顯然,除了藥性的考慮之外,許廣陵更多的考慮,還是西洋參的味道。
西洋參,甜、苦、澀,其中,大約甜占30%,苦占40%,澀占30%。
甘草,也叫蜜草,從這個稱呼就知道它的味道大概是怎樣的。
攪拌了大約三分鍾之後,許廣陵停下動作,任由甘草及西洋參仍然在油中微炸著,他則騰出手來開始處理魚。
這個步驟沒什麼好說的。
這還是差不多這半年以來許廣陵第一次處理魚,而且是把魚用他以前從未做過的花刀式處理,但現在的許廣陵,說真的,菜刀在他手上,就如同是手的延伸。
唰唰唰唰唰。
就一個快。
然後穩,然後準。
幹脆,利落,如同行雲流水。
這整個的動作處理,陳老先生甚至看的兩眼發光,然後情不自禁地與章老先生交換了一下眼神。
花刀好後,許廣陵把魚身及魚頭放入靜止的熱油中,同時,加入細鹽。
而做完這個,許廣陵再次抽出手來,菠蘿取汁,然後和蛋清一起,將玉米粉調和成糊狀。
糊調好後,撈出魚,上糊。
剛才的油及西洋參和甘草片一起換掉,重新倒入幹淨的菜籽油,直接加溫到180度,下魚,煎炸大約兩分鍾後,出鍋。
沒有後續的動作。
就這樣,這道菜就完成了。
這是很不正規的“鬆鼠魚”,但事實上,本也無所謂正規和不正規。
被油炸後的薄玉米糊,呈現著一種透明的微黃色,和魚身一起,略呈焦脆,好像用筷子輕輕一觸,就能打破這焦脆的殼,也因此,看上去,讓人分外有一種想要將之打破的衝動。
簡單來說,在菜式的色香味三個講究中,單從“色”上來看,許廣陵所做的這道菜,是合格的。
或者也勉強可以稱之為優秀。
而這優秀,一來源於刀工,二來源於糊的處理,三麼,就是油炸的把握了。
一步天堂,一步地獄。
在美食的烹飪中,其實就是這樣。——對一個手藝高超的大廚來說,是沒有“差不多”這個概念的。
差不多,就是差很多。
就是失之毫厘,謬以千裏。
哪怕是最簡單的開水煮平菇,佐以鹽,就水、蘑菇、鹽這三樣東西,簡單到不能再簡單的工序,卻是有人可以煮得很鮮,很適口,而有人可以煮得除了鹹味之外,其它什麼味道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