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濁。
使人這個“泉水”變濁的原因有三個,一是飲食睡眠,二是奔波操勞,三是思慮情感。
這是許廣陵昨晚的分析。
而他這時想著的,便是其中最關鍵的一項,“飲食”。
許廣陵首先想著的,是他的飲食變化過程。
少年的時候且不提。
在那幾年灰暗的日子裏,許廣陵是有一天沒一天,有一頓沒一頓的,什麼科學飲食合理飲食,那是半點也不沾邊的。
他連吃過一個月的方便麵。
他因為感冒在床上躺了兩天,然後連續三天的時間裏,沒吃過一頓飯。
他在很長的時間裏一天隻吃一頓飯,而就這一頓飯,也完全沒有規律可言,有時是大清早,有時是上午中午下午,有時是晚上,也有時是夜裏!
他不挑食,但經常吃的東西就那麼幾樣,因為不用費心。
……
林林總總,簡直都可謂是罄竹難書。
真要總結的話,可以用這樣的一句話來形容,“論人是怎麼作死的。”
事實上那個時候,許廣陵可不就是在作死麼?
這是第一階段,無序、混亂。
接下來,是特殊際遇,以及遇上老師,然後通過太極拳而一步一步走進一個特別的世界,直到在夢中接觸了神農訣。
許廣陵對神農訣的第一次大規模應用,不是藥草,而是飲食。
通過神農訣,他遍析著身邊日常或不那麼日常的所有食材。而在這種行為之後,許廣陵的飲食,可謂完全地大變樣。
絕大多數他以前常吃的東西,都不吃了。
反之,絕大多數他以前向來不沾的東西,都被列入了食單。就連基本上從來不吃水果的習慣,也都得到了改變,火龍果和獼猴桃,都被他列入了日常食單,而其它的好多水果,他也都三不五時地吃上那麼一些。
這是第二階段,有序,有擇。
而選擇的核心依據,就是神農訣。
所有的食材,都先從神農訣那裏走一遭。
被神農訣判斷為好的,哪怕許廣陵以前從沒吃過,或嫌麻煩不想買來吃的,依然全都進入了食單,而被神農訣判斷為不好的,不管以前吃不吃,反正以後是不吃了。
就算以前天天吃的,也一樣。
但神農訣是有缺限的,或者說,是有層次限製的。
當初,被許廣陵灌注了草木之氣的小樹枝,在神農訣下所得到的結果,就和尋常的小樹枝毫無區別。
是兩者真的沒有區別嗎?
不是!
隻是神農訣辨析不出這種區別而已。
不過一直以來,關於這一點,許廣陵並未在意。因為好像,這完全不影響神農訣的使用。
而這麼長的時間以來,他的飲食結構,基本上就是通過神農訣而建立。甚至,五花盡綻之後,他在飲食上反而放開了不少,都沒有之前的那種嚴格講究了。
身體的超強代謝能力,給了他相當的自信,讓他不那麼斤斤計較食物方麵的一點點“無所謂”的沾染。
反正有五花來處理這事,不是嗎?
這就是許廣陵的想法和行為。
所以兩次長途散步,許廣陵一路吃著大小飯館,吃著羊肉泡饃酸辣粉小籠包豆漿油條小肉串茶葉蛋米粉雲吞鹽焗雞炒河粉甜白酒八寶粥……
一路的行程,如果不是在飲食上實在隻是順帶著,這都可以說是一次美食之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