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起源於中國,但卻式微。
莊子《逍遙遊》篇中曾經講過這麼一個故事:
有一個世代以幫人浣洗衣褥為生的人家,有一個藥方,冬天把那藥抹在手上,就算天氣寒冷,而且天天沾水,手也不會開裂。(潤麵油的起源真的很早啊。)
有個商人聽說這事,便去與之道:“你們把這秘方賣給我吧,我給一百兩銀子。”
一家人商量,“我們祖祖輩輩地幫人浣洗,所積累下來的也不過是幾兩銀子,現在一下就能得到一百兩,賣不賣?”
當然賣!
雙方交易,各大歡喜。
商人得秘方,自薦於吳王。
寒冬,吳越大戰,吳人大敗越人,而其所倚仗的就是這個秘方。
吳王厚賞了商人。
怎麼厚賞?
裂地而封!
這可謂是一步登天。
而浣洗那家,除了生活有所改善之外,還是要依靠為人浣洗而生。並且,如果沒有什麼大改變的話,他們估計還是要這樣世世代代下去……
當然,用這個故事來形容茶道在中國和日本的遭遇,並不十分恰當。
隻是,中國的東西太多了,多到自己都珍惜不過來。
而日本那邊,接納了茶道之後,“敝帚自珍”,然後,就從塵埃中開出了花來。
不止是茶道,還有其它好多東西都是這樣。
CHINA,隻要學過幾天英文的人,應該都知道這個詞是什麼意思,但它的本義卻是指陶瓷。
中國,陶瓷之祖,陶瓷之源,CHINA=中國=陶瓷。但時至今日,國際市場上,中國瓷有銷量卻無品牌。
最好的瓷器是哪裏的?
是日本的。
是歐洲的。
品牌建不起來,數量也終有一天會失去,直到最後,一無所有。
中醫在將來的某一天,怕也是這樣。
其實從老師的敘述看,現在便已經差不多了。
我們的糟粕,棄之惟恐不及,然後到別人那裏便成了精華,然後譽滿全球,熠熠生輝,然後成為其自身的文明和文化中一顆顆燦爛耀眼的明珠。
老人看得開。
許廣陵卻終究年輕,雖性格在很多事情上淡漠,但想及這些時,終究還是有點意難平。
三人一起移步到側邊的廂房裏。
伊藤真桐拍拍手,然後底下的服務員一個個地上來,拿來了一應所需之物,然後再次下去,廂房中還是隻留下許廣陵三人。
今天的天氣很好,陽光明媚。
溫暖的春日陽光透過大大的窗戶一角,照在了廂房的小半側,顯得安靜而又生動。
伊藤真梨就在這樣的氣氛下開始了茶道的表演。
而與其說是表演,不如說是一種習練。
許廣陵從中看到了認真、投入、沉浸以至於自我的些許陶醉。這樣的身心狀態,他很熟悉。
幾個月前,很多時候,他也是這樣的。
至於現在麼,隨著對伏羲訣的理解及體悟越來越深,從某種意義來說,許廣陵其實一直都沉浸在某種狀態中,不是定境,但也是僅次於。
所以白天黑夜,他可以無縫切換,因為身心狀態在這兩個時間段,差異本就不大。
大抵是入鄉隨俗,又或者照顧著許廣陵習慣的關係,伊藤真梨的茶道表演不是很正規,賓主雙方都不是很正規,唔,甚至都可以說是很不正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