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覺的幾人,是真的一覺睡到了晚飯時。
大佬、錢紹友、章老先生、陳老先生,四人依這樣的一個順序依次醒來,前後相隔一個多小時。而錢紹友的那幾個弟兄,則是醒得較早,中午剛過不久,太陽還掛在中天呢,他們就醒過來了。
這也讓許廣陵心中微歎。
睡覺的這八個人,身體狀況最好的是哪些人?
大佬、錢紹友、章老先生、陳老先生。
排名分先後。
而在這場花香“侵襲”中,受益最大的是哪些人?
同樣是他們。
這一現象的背後,是法則,而這一法則,若用老子《道德經》中的話來形容,同樣是,“天之道,奉有餘”。
身體越好,生命光環的流轉方式越……優秀?
或者用茁壯來形容,更恰當一些。
從而在人與外界環境的互動間,也越能獲得更多的主動權。就如現在這般,能取得更多的大池塘裏的水,來補益自身的小池塘。
而身體狀況一般的,則隻能淺淺地酌飲一番,然後看著漫天潮水,從身邊拂過。
拂過。
拂,然後過。
隻留下一點淺淺的水痕。
身體狀況越好,在這一次中,獲益越大。
便如陳老先生,這一覺,都能抵得上他好長時間的苦修,幾年不說,幾個月是肯定有的。
這個道理,哪怕兩位老人也都是不知道的,他們還並沒有抵達能夠觀察並感悟到這一點的層次,也因此,醒來之後,陳老先生咋呼道:“老夫倒是最後一個醒過來的?”
“人老了,貪睡很正常,陳老不必介意。”許廣陵笑著道。
“切!”
陳老先生被許廣陵說得居然有點心虛,沒法理直氣壯地反駁,隻是在心裏小惴惴地想著,莫非真是這樣?
但老夫身體很好的啊!
而且此時的感覺,那叫一個倍兒棒!
待陳老先生也醒來之後,許廣陵方準備晚飯。
今天的晚飯就不必再采摘外間的東西了,有早上煮的菱角,也有才出水的雪藕和荸薺。
其實抓點小魚之類的熬湯也是可以的,但正所謂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在這幾樣東西麵前,哪怕許廣陵的手藝再好,他熬的魚湯,也不會有人問津的。
雪藕不負其名。
嫩生生的,白如雪,潤如玉。
清洗之後,還不待處理呢,讓人看著就想哇嗚一口咬上去。
外間的藕也有白的,但更多,外皮是黃中帶灰,有的時候,那灰,甚至突破了外皮,一直滲入到裏麵去。
這當然不是藕的種類不好,而完全就是它們生長的環境不行,受汙染稍微有點大。所謂“出淤泥而不染”,終究是一種理想的形容。——怎麼可能真正地不染呢?
同樣的地方若是養著魚,那些魚的腹腔內必然也是有著一層厚厚的黑膜。
那黑膜有多厚,水體的汙染就有多嚴重。
許廣陵看著手中的雪藕。
這裏的土質,也並沒有達到理想的層次,甚至,相差還甚遠。
昨天種植的桑樹,他從桑椹中所嚐出的那一點土腥味,足證了這一點。
但眼前的這藕,哪怕許廣陵已經啟動了“微視”的神通,放大了應該有好幾百倍的樣子,來細細觀察,也隻在其表皮,看到了一些零點的灰漬。
進一步,在微視的前提下“透視”。
視線突破其表皮,向其內部而視,直至從這邊到那邊,穿透而過,許廣陵看到的,也隻是一片完全的晶瑩。
是真的近乎完全無染。
在知道了結果的前提下,尋找其中的原因,推測其為什麼可以這般完全地出淤泥而不染,許廣陵略一思忖,也便明白了其中的因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