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想一下子就種完,但我現在的能力還不夠啊。
什麼能力?
觀察、鑒別、統計、分析兩種霧氣交互的能力。
一棵樹種下後,在許廣陵的觀察中,首先,它汲取著大地山川之氣。
以這棵樹為中心,樹的根部、樹的枝椏部,以及樹的葉子部分,形成了很多大大小小的漩渦,然後這棵樹整體地形成一個大漩渦,一刻不停地汲取著大地山川之氣。
其次,這漩渦也在同時汲取著周邊的草木之氣。
樹和人一樣,也會休息或睡覺,而且大多數草木的節律和人類非常地相近,當然,它們不是效仿人類,而是追隨太陽。
太陽落山的時候,它們也跟著休息,直至步入深沉的睡眠,然後在第一縷光照到達之時,開始慢慢地蘇醒。
有的醒的快,有的醒得慢。
就像人類一樣,有的習慣早起,有的喜歡睡懶覺。
而到了中午時段,太陽升至中天附近的時候,光照達到極盛,樹木也進入休息狀態,以一種“蟄伏”的方式,來暫避太陽的赫赫之威。
基本上所有的草木,都睡午覺,而且睡的時間還不短,兩到三四五個小時不等。
在這一點上,它們是和人類呈現出差別的。
當樹木步入休憩狀態後,其汲取大地山川之氣的速度會大為放緩,而汲取草木之氣的速度會停止,不但停止,相反,它改汲取為釋放。
釋放大量的草木之氣出來。
比它們吸收的更多。
許廣陵暫時,把山腳及山腰,他所種植的範圍,當成一個大的池子,或者說一個小的海洋,而兩種霧氣,就是海水。
每棵樹種下,海洋的一角,其大地山川之氣和草木之氣的量都產生著細微的變化,然後這一角的變化,漸漸影響到整個的海洋。
目前,許廣陵的腦海中,在完全地立體拓印了整座無名山及山腳地理情況的同時,也一天天地增加著所有新植的草木,然後,記錄著一株株草木的數據。
其汲取大地山川之氣的量,一天裏的總量,以及一天裏六個時段的分量。
其汲取和釋放草木之氣的量,汲取總量,釋放總量,汲取和釋放的對差盈餘總量,以及同樣的劃時段的分量。
然後,統計整體,並把每一天新增的變化納入到總體的變化中。
這個海洋中,一株又一株的草木,一個又一個的漩渦,所有的漩渦都在影響著整體。
所以,許廣陵每天隻能種一兩個類的草木,多的話,會讓事態複雜化。
向兩位老人詳述了這裏麵的因由,許廣陵微微有點抱怨:
“這個工程,我本來以為很簡單的,但沒想到,出乎我想象地複雜。”
“不止每一株草木,隨著其日益的生長,都在產生著變量,而周邊兩種霧氣的湧入,同樣在產生著變量。”
“目前來說,憑著強行的記憶以及大量的基本計算,我還能勉強維持著一個清晰的統計模型,日後的話,就算每天都隻新植一兩種樹,這個模型恐怕也將難以為繼,清晰會漸漸變得模糊。”
“一天模糊一點,直到徹底失去繼續的意義。”
關於觀察兩種霧氣,之前許廣陵有對兩位老人提及,但那時隻是簡單一說,他沒細講,兩位老人也沒細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