櫻花是日本的國花。
每年春夏,從最南的衝繩島,到最北的北海道,櫻花跟著季節和氣候的腳步次第開放,延綿達數月之久。
而很多喜愛櫻花的人,日本國內的有,國外的也有,也順著這樣的路線跟著一路從南到北,稱之為“櫻花の旅”,並由此而誕生出大量的櫻花文化。
其實如果按照栽種的絕對數量來說,中國的櫻花,未必就比日本的櫻花少。
中國沒有國花。
櫻花不可能是,數量再多都不行,文化象征根本不符。
那麼,符合的有哪些呢?
答案是沒有。
沒有任何一種花,能完全地、完整地詮釋這樣一個泱泱大國的形象氣質。
中國也罷。
華夏也罷。
它也罷,她也罷,牠也罷。
都太複雜了。
從數千年以前,延續到現在。
熟悉曆史的人,或者哪怕是中小學生,學曆史的時候經常會接觸到這樣一個句式:“公元前XX年……”
很多人司空見慣。
但其實,“大曆史”,就在這裏麵。
公元不是重點。
重點是公元前。
秦王滅六國,蒞臨天下,詔曰“始皇帝”,那一年,是公元“前”221年。——
這句話的意思是,在公元紀元誕生之前,兩百多年之前,我們就已經有了一個大統一的政治帝國,而在此之前,更早早地經曆了一場文化大爆炸,那是一場開天辟地般的文明盛宴。
而後。
幾千年一路走來。
幾番統一,幾番崩潰,幾多盛世,幾多淪喪。
曾經站在最巔峰,笑傲天下,於世界之巔獨領風騷;也曾經經曆最黑暗,江山傾,文明頹,國民命脈,係於敵人的馬蹄和槍口之下。
我們笑過。
我們也哭過。
我們得意過。
我們也失意失望以至於絕望過。
別人經曆的,我們經曆過了;別人沒經曆的,我們也經曆過了;別人過去、現在、未來,已經經曆的、正在經曆的、將要經曆的,我們都已經經曆過了。
所有的所有,我們都經曆過。
而那些所有的經曆,都沉澱在幾千年的歲月裏,化而為《二十四史》,化而為《諸子百家》。
化而為《牡丹頌》。
化而為《愛蓮說》。
化而為《竹石圖》。
化而為《白楊讚》。
……
有什麼單獨的一種花,能代表這樣的一種經曆呢?
沒有。
就連複合的,都很難。
也所以,中國沒有國花。
然後,很多人,在欣賞上,凡“美”皆愛。
就如此刻,紀妍趙藍錢小芹三人,在繁茂的櫻花樹下,賞了一會櫻花如雨,並輪換著瘋狂地拍照,而後,她們又輾轉到了鄰側的一大片梨樹下。
梨花正開,瑩白如玉。
櫻花的粉白是美,梨花的瑩白一樣是美,前者繽紛,後者溫潤。
便連拍照上,都顯示出了一些差別。
在櫻花樹下的時候,三女跑跑笑笑,瘋瘋癲癲,而當到了梨花樹下的時候,她們拍得更多的,是很文靜的淑女照。
趙藍更是言道,明天要換身白裙子,再來這裏拍照。
櫻花味淡,跡近不聞。
梨花香清,但也不是以味而名。
此刻,三人在梨花樹下,梨花叢中,不自覺地聞嗅著,卻聞到一種濃烈的醉人的香味。
“這是什麼香?”紀妍的鼻子一股腦地嗅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