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先生,一萬八千年,這個也太假了吧?”一個老者說道。
對他的這話,常振河,梁伯明,雷鳴嶽,三個地階都是沉默著。
其他幾個老者雖然不是地階,卻也都是人老成精之輩,見得情況似乎有點微妙,一個老者便輕咳一聲,帶著詢問地道:“振河大哥?”
“壽命的事我們先也不說。”常振河有點沉悶地說道,“東恒,你是開竅境,你現在,算是達到開竅的哪個層次了?”
凝氣,通脈,開竅,人階的三個級別。
凝氣沒什麼好說,幾乎天下修者都一樣。
不管你是通過什麼凝氣法訣,凝氣大成之後,各個修者之間基本上都是差不多,不存在什麼太大的差異。
哪怕聖人子弟,和最下等的散修之間,也都是這樣。
通脈差別就比較大了。
因為各家各派,法門的不同,“氣”的性質也不同。
導致同為通脈大成,有修者能吊打其他同階位的修者十個!
而至於開竅,那就不是差別大了,而是完全的天差地遠。
這也是各家各派,在功法上保密最嚴的一級!
哪怕是聖人傳承,按理說應該不會太在乎人階層次的,但事實並非如此。
就以大瑤山來說,漫長的時間以來,它的凝氣境,它的通脈境,其功法通過種種方式,已經是流落入外界了,當然了,就算流落也隻是流落在一些較為對等的大勢力手中。
但其開竅境法門,卻向無外傳!
那是禁忌。
各大勢力也都是這樣,彼此之間,共守著這份默契。
而開竅境的“竅”,有多少呢?
不知道。
沒有人知道。
隻能說,一身之竅,多如天上繁星。
而不同的開竅境修者,其打通的竅穴也不一樣。
打通一個,叫開竅,打通一百個,同樣叫開竅;打通一個沒什麼用的“廢竅”,叫開竅,打通一個有大用的“靈竅”,也還是叫開竅。
別的地方不好說,但在安南郡這裏,把開竅境修者簡單地分為三個小層次。
打通一個竅以上,十個竅以下的,算是第一個層次。
打通十個竅以上,三十個竅以下的,算是第二個層次。
打通三十個竅以上的,則是第三個層次。
其實從這裏也可以看出來,越往上,空間越大,弄不好有“第三個層次”的開竅境修者,打通了一百甚至幾百個竅穴的。
那樣的話,這三個小層次的劃分法顯然非常不合理。
但之所以這樣劃分,自是有其現實的依據。
“慚愧,我現在才隻打通了二十來個竅穴。”被常振河問著的老者,邊東恒說道。
雖然說是慚愧,但說著這話時,他麵上隱隱有一些自得之色。
現場的幾個人,排除三個地階不論,開竅境中,他的年齡最小,但修為,卻絕對不是最後的那一個。
連倒數都不是!
五位開竅中,他最少也是第三!
不過,好像最多也隻是第二。
“那你打開眉間竅沒有?”常振河又問道。
眉間竅?
邊東恒不自覺地微微瞪大了眼睛。
眉間竅是什麼東東?
看他的表情,幾個地階都是在心裏微微搖頭。
弄不好他還以為,話本裏,那個先生虛點了一下冷青雲的眉心,那隻是“話本”?
看邊上其他幾人,差不多也都是和邊東恒一樣的神情。
這讓幾個地階,心中不禁也有點複雜起來,既是垂憐彼輩,也是垂憐自身。——若非他們家族有直至地階的傳承,怕是也不知道眉間竅是什麼東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