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大都早退似先知(1 / 2)

前世,在研究飲食的那階段,許廣陵做過一個小專題,內容是“華夏兩千年餐桌上的飲食流變”。

而那其中,豆腐自然是不可缺少的重要角色。

甚至可以說,是核心角色之一。

後世的電影電視劇,涉及古代市井的,經常有個“豆腐西施”出鏡。

這裏麵,其實“西施”不是主角,“豆腐”才是啊!

不僅僅因為它橫跨兩界,是相對廉價、相對平和的肉類代替品,更因為豆製品是一個大家族,就像蘑菇、竹子之類的玩意兒一樣,各有特色的品種分類極多,不是內行人根本搞不清楚。

當然,有時內行都搞不太清楚。

半是休閑,半是研究,許廣陵和兩位老人一起做著那個專題,在豆類中,從古今各種豆類的成分、性質,到各種延展開來的豆製品,算是篩了個遍。

中間偶爾會有一些偏題。

比如,最初,豆腐是因為煉丹搞出來的。

火藥也是因為煉丹搞出來的。

——所以,鬼知道從先秦到西漢的那些煉丹士,都是用些什麼東西來煉丹的?

許廣陵和兩位老人遍覽各種古籍,包括隻有國家圖書館才有的古本孤本,試圖還原一些其中的真相,但收獲並不太多。

兩漢之後,煉丹士漸漸退出曆史的舞台,三國魏晉南北朝時期,一種“成丹”擴散開來,算是煉丹後時代的餘韻。

這種東西許廣陵小時候就聽說過。

五石散。

站在時代的高度,一般人提起這種東西,自然是把它當成單純的DU品來看待。

但事實上,它除了有毒,同樣也有正效應。

換言之,這種“藥”,這種“丹”,自有其根據,而並非是單純的瞎胡搞。

那麼,它的源頭在哪裏?

流變又有哪些?

後來,隨著許廣陵在大宗師階位上的愈行愈高,他開始慢慢地用一種俯視的視角看整個修行的文化或者說文明。

事實上,地球上並沒有修行文明。

有修行,無文明。

從極早的古時開始,個體的修行就一直在發生著。

但因為修行需要的條件比較高,身心條件、物質條件,還有識字,這三者的疊加之下,使得漫長的曆史進程中,每個世代隻有少數的那麼一些人,既符合幾個條件,又聞道、入道,然後開始修行。

而這種數量,還有質量,並不能形成有效的累積。

以至於,沒有修行文明之說。

公元前兩千年也罷,公元後兩千年也罷,有誌於修行的人,麵對的幾乎是差不多的學習和成長環境。

而不是像世俗的學問一般,從三字經、千字文等,一步步發展到“九年義務教育”……

這就是前世的情況。

這一世呢,有修行文明麼?

目前為止,許廣陵還不太能肯定。

一方麵,這個世界的靈氣比前世要充裕不少,另一方麵,這個世界有確切的修行世家、修行宗門,而且為數相當不少,按理來說,是可以稱得上修行文明的。

但從下到上的流動性,並不太明顯。

而從上到下的流動,許廣陵同樣也沒發現。

也就是說,這個存在著廣泛修行的世界,從許廣陵目前的觀察來看,是接近於死水的,它的累積性,相當值得懷疑。

再換個角度來說,如果沒有鑒天鏡,如果沒有大宗師的識見以及種種秘法,許廣陵純粹以一個普通地球人的身份轉生到這個世界,還是轉生到莊家,並涉入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