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儒家理念(2 / 2)

“男兒需飲烈酒!哈哈哈,殿下所言有理,南宮遲在此期望殿下的烈酒早日釀好,我也品嚐下如何烈性。”

“釀酒一事,還要麻煩子恒了,釀酒之地,人力,都需要立刻準備,這樣我也好早上釀製佳釀。”劉紀對著南宮遲作了一揖。

“沒問題,我會立刻安排的。”

南宮遲眼睛微眯,忽然開口問道,“殿下在齊三年可是深藏不露啊,以前曾聽聞莊王三年不鳴,一鳴驚人,殿下想效仿莊王嗎?”

“紀安能與莊王比。”

劉紀謙虛的道,南宮遲和公孫術不同,他可以在公孫術麵前大談自己的理想追求,大談下大勢,因為縱橫便是論下大勢的正如公孫術所,學習縱橫不敢論下大勢就是笑話而已。可是在南宮遲麵前劉紀卻不能如此了,儒家和縱橫家不同,再了,儒家的治國理念劉紀也是不讚同的,最起碼現在不讚同。

儒家理念,以仁禮為核心,對於仁道,自是讚頌了數千年的對百姓施以仁義,而禮則是恢複周朝以禮治下的傳統,使百姓得到教化,人人都禮節仁義,下大同的和諧社會。

可這種理念無疑有著很大的缺點,且不那個禮節治國了,就是仁道在這個春秋時代都難以有國家做到。儒家講究民的重要性,可這個時代,君主們還未意識到民眾的重要性,儒家所的民貴君輕的思想如何被統治者所接受?

更何況人皆有私心,人人禮節仁義,善良純真,真是真主義!沒有法度就沒有國度!依靠禮法治國終究隻能導致國亡,隻有真正的將一個國家有著完整的法製,才不會靠這種禮法治國導致國亡的下場。

在劉紀看來,儒家理念在這個春秋爭霸的時代根本行不通,所以儒家也不會被統治者接納了。但所謂亂世當用重典,而太平當施仁道,儒家仁道的理念在太平時期還是可以接納的。

每個學派都有著自己的優缺點,在這個諸子百家爭鳴的時代,哪家的思想符合統治者的心思,哪家就會壯大起來。儒家自第一代聖賢後理念一直未變,不迎合統治者的心思,如何能得到任用?劉紀感覺春秋戰國和先秦時代的儒家便是沒有做出任何改變才不會被統治者任用,而漢代時期的儒家符合了統治者的心思所以才能奠定中國曆史上封建王朝正統的地位。

“當今下,諸子百家爭鳴,殿下若想學莊王,為何眼光極其狹隘也,縱橫終究是道,無治國之才,無興國之計,無強國之策。殿下若有興趣,南宮遲願代為引薦我的老師荀子,殿下也可聽到我儒家之道。”

一堆客套話後,南宮遲終於露出了自己的心思,他要劉紀和自己的老師荀昱見上一麵!儒家,並不是世人所想的那樣,隻有受到荀昱的教導,才能明白儒家的偉大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