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末期,“東西南北中,發財到廣東”的順口溜傳遍神州大地,也激蕩著無數打工者南下的雄心。
在這浪潮之下,來自五湖四海的青年男女們懷揣著發財夢紛紛湧入這原本平靜的漁村。
也是在這一浪潮之下,讓深圳從一個漁村變成了如今的國際大都市,讓那時的廣東經濟領先燕京甚至上海。
時代的浪潮鋪麵而來,是平凡的打工仔,還是有錢優勢的大佬?
…
初春的湘省氣開始漸漸轉暖,在過完熱鬧的春節以後,人們開始為新的一年做出規劃。所謂一日之計在於晨,一年之計在於春,每個農村家庭便開始為新的一年而努力。
湘省中部一個叫楊家村的普通山村裏,田野間走來一個略顯消瘦的青年,青年麵容清秀,身材不高,大概一米七五的樣子,麵容屬於那種路人甲級別的。
但如果仔細看,會發現他的眼睛很特別,讓人看上去感覺很明亮,甚至還有一絲絲深邃感。
楊明此時臉上顯露出惆悵的情緒,因為今是楊明最後一在家鄉了,次日便要背井離鄉,前往廣東打工。
未知的恐懼,和背井離鄉的惆悵,讓連縣範圍都沒出過的楊明百感交集。
不再多想,楊明整理一下情緒,招呼下不遠處大黃,扛著鋤頭往家而去。
推開破舊木門,看到院裏削竹子的父親,楊父四十來歲,不過看上去有點顯老,歲月的沉澱讓臉上留下滄桑的痕跡。
楊明表情自然的走過去,蹲下幫忙紮著籮筐。
父子倆之間平常話不多,兩人就這樣默默的各自忙活。過了會楊建軍放下手裏柴刀,從上衣口袋拿出一個塑料袋,然後翻找了下,拿出一張薄紙。
把煙絲放紙上,然後將紙卷成喇叭狀,粘點口水後,拿出火柴點上。
楊明默默的看著父親動作,語氣溫和道“爸爸,以後少抽點,對身體不好。”
楊建軍意外的看了看自己兒子,因為兒子除了調皮,這種關心的話,很少。想著應該是要入社會了,也懂事了吧!搖了搖頭笑了笑,道“你太爺九十多了,不也抽著。”
楊明不再多,自顧著也從父親身上拿過煙絲袋和紙,包好點燃也抽了起來。
楊父也不意外這個舉動,隻是感歎自己大兒子老實本分,顯得木納,相反二子聰明伶俐,調皮,村裏學習都吃得開,心想以後這家肯定要二兒子扛起來了。
煙是個好東西,煩惱的時候抽著,確實能讓心情平複很多。
楊建軍也見怪不怪看了眼楊明,在農村,孩子基本都是放養狀態,十幾歲抽煙挺正常了,父母也不會管太多。
父子倆就這樣吞雲吐霧著,也不話,手裏各自忙活著。
沒多會,大哥楊兵和母親李若蓮走進院子。
“老張那哈莫屁娶的什麼玩意,鄰裏鄰居的出這種話來,忘了前年他死老爹的墳坑都是咱挖家的。”楊母李若蓮一進來就開始絮絮叨叨罵著。
楊明知道母親在抱怨什麼,肯定是今大哥楊兵相親失敗了,還被同村老張的老婆數落了。
看了看一旁楊兵憨憨的笑著不話,楊明想了想覺得還是要勸下自己老媽,不然以自己老實大哥的沉悶,這事還真就難為大哥了。
想著就開口“媽,你就別了,張叔的女兒聽在外麵都給人家生了孩了,你忍心讓大哥娶個二婚啊!”
楊母性格火爆,一拍老實的楊兵腦袋,“這混子娶個二婚都不錯了,你子要是不去多賺點錢,二婚都不給你娶。”
楊明一聽臉色一垮,叼著煙逗一旁大黃去了。自家老佛爺鋒芒還是避避的好。
一家人中午在院子裏吃著午飯,聊著家常,不過基本上都是楊母在數落,楊明在一旁捧哏,楊父,楊兵都默默吃飯,負責點頭應是。
楊明吃完打個抱隔,牽著大黃就走出家門。
走到離家不遠的發家,在門口就大喊“老濤,走,去學校看看,不然以後就沒機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