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營長,這老賊沒氣了!”
這一見淵蓋蘇文轟然倒下,十數名圍在其身旁的華軍士兵們自不免皆是一驚,自有一名機靈的士兵緊著伸手試了下淵蓋蘇文的鼻息,很快便確定了此獠已然身亡之事實。
“娘的,便宜了這老狗了,砍下首級,交差去!”
沒能活捉淵蓋蘇文這麼個重要目標,華軍營長自不免火大不已,可也沒轍,隻能退而求其次,揮刀砍下了淵蓋蘇文的腦袋,提溜在手,就此出殿找蕭正波邀功去了
鹽州郡,剛接到淵蓋蘇文的告急信,高句麗軍主帥劍鐵鑫正自緊急調兵遣將,準備率部回援平壤,可都還沒等他率部動身呢,平壤處便來了名報馬,送來了高藏王的親筆勸降信,言稱平壤已然被華軍攻破,淵蓋蘇文畏罪自盡,高句麗已亡,為蒼生計,已不宜再起戰端,要求劍鐵鑫就此向華軍請降雲雲。
劍鐵鑫接到高藏王的信函之後,失聲大哭了一場,而後將軍中眾將全都召到了中軍帳,宣布了高藏王的命令,決意全軍歸降帝國,諸將們聞知國已滅,也自都沒了戰心,各城先後向華軍投降,殘存的三十五萬大軍齊解甲,高句麗國滅已成定局,其後雖還有些零星的抵抗,可在華軍強大的武力麵前,那些叫囂著複國的狂熱分子不過都隻是些待宰的羔羊罷了,根本不可能掀起甚大的浪花
瑞明十六年九月中旬,帝國平滅高句麗,生擒高藏王,淵蓋蘇文畏罪自盡,帝聞之大悅,下令犒賞三軍,大封有功之臣,又詔令將遼東細分為遼寧、吉林、黑龍江以及朝鮮四省,並詔令第一、三集團軍在朝鮮省暫駐,次年兵進百濟與新羅。
瑞明十七年五月,帝國第一、第三集團軍在北海艦隊的配合下,分兵進剿百濟與新羅,連戰連捷,勢如破竹般地在一個月不到的時間裏便滅掉了兩國,將兩國之土地並入朝鮮省中,是為帝國第三十六省。
瑞明十九年三月,帝國第二、五集團軍以文仲明為統帥,兵出玉門關,一舉平滅西突厥,取其地為新疆省,是為帝國第三十七省。
瑞明二十年五月,帝國以吐蕃不臣之理由,著第一、六集團軍,以兵部尚書蘇定方為統帥,兵進高原,八戰八捷,陣斬吐蕃讚普鬆讚幹布,滅其國祚,取其地為西藏省,是為帝國第三十八省。
瑞明二十三年,帝國海陸兩軍分進印度,滅掉了諸多印度邦國,但並未立省,而是設了都護府,以為帝國第一塊殖民地,自此後,帝國便走上了一條殖民全球之道路,四大艦隊四下出擊,在陸軍的配合下,遠征土耳其以及歐洲各國,以二十年的時間,成就了獨霸全球之大業,張君武遂成天下之共主,被尊為天皇帝,世界各國之國王無不以朝貢覲見天皇帝為榮。
瑞明六十一年七月初二,張君武八十大壽,萬國來朝,時任首輔大臣的狄仁傑提議大慶,張君武以為可,遂在承天門大宴群臣並各國使節,宴後,張君武突感身體不適,急召太醫前來診治,卻未能奏效,病情轉急,臥床月餘,依舊未見好轉。
瑞明六十一年九月初九,張君武深感不適,自覺大限已至,急召狄仁傑等從三品以上大員進宮,當庭由狄仁傑宣讀了遺照,傳位於皇三十六子張承國,是夜子時,帝駕崩於太極殿中,諡號:聖皇,次日,皇三十六子張承國登基,大赦天下,次年改元:祥平。
聞知一代大帝張君武龍歸大海,天下莫不悲痛萬分,時值送葬銘陵之際,關中百姓自發向京師麋集,隨行護送者多達三百萬之眾,沿途哭暈者不計其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