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茂先,從現代穿越到明朝永樂年間,附身開國名將徐達第四孫,通過不懈的努力和適應,用時三年理清一切,經曆多年穩定與積澱,明朝已形成一皇四族,三公六部的形式維係國家運轉。
這,是一個不同於課本裏的大明朝。
永樂帝朱棣發動靖難之役,曆史真相有別於被逼無奈,在世襲貴胄的支持下,高調起兵造反,清君側,怒斬三公其二的齊泰、黃子澄,推翻皇侄建文帝朱允炆,登基稱帝。
還有幾件開國初期的大事,也存在不符的現象,那些曾被曆史寫死的名將們,一一健在。
老臣邵榮叛變遭截殺,猛將常遇春暴斃軍營,王侯李文忠英年早逝,奇兵廖友忠慘遭賜死,甚至自家爺爺軍神徐達,被成後背生瘡受辱而自縊身亡,更是無稽之談。
而最大的失誤,還數太明太祖朱元璋其人其事。
曆史言辭鑿鑿的講,太師胡惟庸被誅九族,這件事確是真實存在的,不過與朱元璋無關,他是因為驚貪腐案,死在永樂帝朱棣手中。
那些關於太明太祖,所謂的晚年疑心重,濫殺忠良也與真實截然相反,血光大開的鐵腕政策,他多用在皇位繼承,和對抗外族侵略的問題上。
內外分明,體恤下屬,善待功勳子嗣,最早提出有功之臣世襲爵位,如果朱元璋真的用人疑心,就沒道理封官賜權後又起殺念。
如果讓徐茂先,在心裏標明誰是第一暴力帝王,目前看還數當今聖上永樂帝,自己的大姐夫朱棣莫屬。
可以他是中華曆史上,野心最大、想法最多,締造壯舉無數的帝王之一,統治初期發展內政,後持續外戰。
改革經濟構造、修正官吏等級、遷都京九城,編修永樂大典、派遣鄭和下西洋,一係列重要舉措下,將明王朝的發展推到了一個頂峰!
對外方麵,舉全國民脂民膏發動戰爭,內陸耕地荒廢九成,無數將士戰死沙場,坑殺俘敵過百萬,五征蒙古收複失地,奴役女真部落,設立努爾幹都司用於監視、管控。
西南、西北,加設守備司鞏固邊防,極大維護了中華版圖的完整,至於搶奪侄子的皇位,反倒顯得無足輕重。
帝王之氣,左右國家的走向,影響民間的風氣。
徐茂先認為,自己身處在一個不成熟的軍工聯合體時代,先軍後政,短期內的昌盛很明顯,但也暴露出極大的內部隱患。
擴張版圖所帶來的後果,充軍、遷民。
國家大半資源用於邊陲建設,而留守子民則無所事事,整日賭博、看戲、聽。
庸吏當道,府衙不見父母官,後堂設酒,孌童侍候,龍陽斷袖之風大盛,貪婪腐敗,買官賣官屢禁不止。
直到當今三公之一的老太師,正一品大員胡惟庸,貪腐巨案東窗事發被誅九族,永樂帝朱棣才如夢覺醒,收回擴張領土的野心,開始秘密策劃一場,整頓混亂內政的清剿行動。
作為四大氏族之一,徐家三世兩公,又有長姐徐妃伴君左右,第一時間掌握了聖王之意,也讓厚積薄發的徐茂先,看到了千載難逢的良機。
一舉收下科舉三甲,前一世官場失意,這一世定要大展宏圖
-----------
據《永樂行省誌》記載,全國地域設立十六個人口普及的都司,五個大型口岸的行都司,兩個邊陲駐防的守備司,和一個京九直隸司,共設二十四行省,司下設立州、府、縣三級。
湖廣行都司管轄的荊州宜陽府,距離柳城縣隻有區區百裏,可徐茂先卻覺得,自己是被手裏的國家官方地圖,坑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