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十章:行勘嵐山府 下(1 / 2)

一路上,看到的景象依然如故,時不時經過幾個村莊,放眼望去,全是老人孩,偶爾有幾個年紀大的婦人在地裏勞作。

到了嵐山府之後,一行人直接在禮部客棧下榻。

農孝勤和呂縣令給大人做呈報,呂縣令把當地的特色詳細地了遍,嵐山府礦藏很豐富,有鐵、銅、煤、硝、花崗石等多種,花崗石石體麵積占全州總量的三成左右,尤其是鐵礦銅礦規模巨大,境內江河縱橫,水流平穩,也是船塢興建的理想之地。

如果利用這些自然條件,就能解決嵐山府的財政問題,甚至還能為化州做出貢獻。

徐茂先明白他們的意思,總之還是銀子的問題。

嵐山府財政吃緊,自己無力興建這些項目,因此隻有死馬當活馬醫,換著試試看的心態,求助於新來的知州大人。

初到化州之時,徐茂先做了仔細的研究,也對這些地方官吏進行了了解。農孝勤和呂縣令兩人的配合,在整個化州地界,還算是不錯的,兩人合作有三年之久,相對和諧無錯。

徐茂先估計兩人,是多次向知州衙反應無果,這才出此下策,請自己嵐山府一行。

聽完了兩人的呈報,徐茂先暫時沒有發表意見。

化州不是沒有興建項目,關鍵還是官吏作風問題,徐茂先不由想起了黃娟的那幾句話,如果自己一味的把商賈引進來,結果在這種狼窩虎口裏,被啃得毛骨不存,以後誰還敢進來撒銀子?誰還能相信他徐茂先?

下午在嵐山府區裏逛了一圈,府城不大,二個時辰不到,便逛完了整個府城。

徐茂先發現一個新問題,在城縣的一些荒郊,甚至是城內的百姓,很多人都在做一種手工用具,這種手工用具,也有一些簡單的毛織品,和竹製品。

徐茂先問話,這種手工用具是怎麼回事,呂縣令回答,類似這種現象,這幾年在嵐山府很多,大都是從嶺南過來的手藝,嵐山府一些頭腦活絡的人,在外麵打零工,走南闖北,發現了這個賺錢的竅門,便把嶺南附近的手工用具,拿過來自己琢磨,成是成了,不過沒有形成規模。

這是一種好現象,明老百姓在動腦筋,徐茂先建議道,沿海富裕地域的好東西,我們完全可以拿過來,人家搞工坊,搞商行,那我們就從手編工坊幹起。

這也是一個活路,既解決了吃飯問題,也增加了收入。像這種手藝人,我們不應該增加稅收,更應該免稅扶持。

你們是整個湖廣,離嶺南最近的府城,有著獨得厚的地理優勢,我支持這個手編工坊。

農孝勤為難地道:“徐大人,這個東西的確不錯,成本不高,男女老幼都能做,但是嵐山府的官道不暢,進出很吃力,導致下麵很難接到單子。

因為沒有官道,嵐山府出進得經過化州城,再迂回進入官道,這是一大難題,這也是這個手編工坊,遲遲不見起色的原因之一。

來去,又繞到了修官道的事上,修官道就得要銀子。沒有銀子,什麼問題都解決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