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上山下山(1 / 2)

第二日劉義兵和趙小從回鎮江,向負責他倆起居的丫鬟說了聲讓她轉告韓君笑,後來隻是一個小管事送來了些盤纏說是大小姐給的,他們要走了,連送一下都不願意了嗎?

劉義兵猶豫了很久還是寫下一封信要管事轉交韓君笑,他走了帶走了自己未曾表露出來的愛戀,也許這輩子都不會再見了吧!畢竟他們不是一個世界的人。

雍州曲沃府,本是魏州境內曲沃的儒家學府,曲沃與太學同為魏國學子的最高學術殿堂,如果說太學是作為魏國朝廷培養官員的搖籃,那麼曲沃所培養的人才則更為廣泛,無論儒釋道皆可在其間講學,兵法墨等極少聽聞的學派也能在此有一席之地。

無論是販夫走卒還是天潢貴胄都可以來此求學,曲沃府自魏立國開始就和廟堂聯係緊密,府中設府主一名大先生十六名先生百餘名,高祖時封府主同侍郎官銜,武帝時加封同尚書銜,雖無實權在民間卻被稱做“廟堂第七部”。

景帝西遷後不僅京都太學遷移到了雍州,曲沃府也一同隨駕西遷。

這一日有兩人來到曲沃府拜見府主齊南立。雖未受到府主的接見,但是府主大弟子宋一禎拿出府主交待“閼逢劍”贈予來者。

閼逢劍乃是天幹十劍之首,千年前儒教聖人為當時皇帝鑄劍十柄賜名為“皇道十劍”,劍以天幹命名,千年以降王朝更迭,傳至魏朝僅餘閼逢、重光、上章三柄傳世,重光存於西京皇宮,閼逢、上章為曆代曲沃府主所持。

曲沃府建於西京東郊的金光山上,山不算高也不很有名,當時府主齊南立隻是看中了此處的清幽,過了那座先帝禦賜的牌匾之後,就算是出了山門,士子悠揚的讀書聲此時已經聽不太真切了。順著山門前一條青石板小道,兩人已經走出了很遠。

一方臉黑披風男子道:”公子,這府主為何拒而不見不見?“

前方一佩劍在身的偉岸男子麵色沉著,“今曲沃府主雖閉門不見,卻相贈閼逢,其意已明無需多言。接下來我們當去道宗見見天師了。”

當世之所謂道宗位於禹州境內太嶽山,自楚魏以來曆代皇帝敕封其掌教為天師,和儒宗府主不同當代天師親自接見了這個名不見經傳的魏道弘。

雖然兩人都沒有點破魏道弘的身份,但是從品茶論道間,可以看出天師早已是心知肚明,從上山到下山魏道弘隻是像個信徒似的詢問心中不解之道,天師也都一一作答。

臨別前天師贈其一本道宗經典《心齋義》,囑咐其勤加修習可清心正欲,強身健體。

魏道弘似乎並不太甘心“小子還有最後一問想請教天師。”

天師將手中拂塵一繞道:“小友徑須直言。”

“道祖有言: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此當為何解。”

天師似乎早有準備:“對於此言今世之人多有誤解,道家所謂仁非儒家所指倫理上的仁,此仁應解為偏愛,天地無所偏愛把萬物都當做芻狗,任憑其自生自滅;聖人也無所偏愛,視萬民為芻狗,任憑百姓自然生息。天地不仁實際上是天地大仁,小友可有領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