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不就是東禹城縣令嗎?怎麼此人很出名嗎?”
大周皇帝疑問道。
“啟稟陛下,劉尚年紀與老臣相仿,曾在太學讀書,與先帝為友,善弓馬,好讀詩書,文武雙全,當初莊帝(大周皇帝祖父)聽聞,征辟為北部尉,正值有貴族子弟街頭縱馬傷人,太祖有訓,街頭縱馬者,立斬!劉尚當場斬殺數十貴族子弟,從那以後京師斂跡,無敢犯者!不過也因此得罪了諸多貴族,幸虧先帝力保,於是莊帝將劉尚遠遠的打發到東禹城,遠離了京師,眾貴族這才作罷!先帝繼位時,曾多次想將劉尚召回朝廷為官,不過因多方阻撓,皆不能成,先帝臨終前也因此念念不忘,頗為遺憾。”
“啊!”大周皇帝滿臉驚訝,站起身來,直道:“原來是他,怪不得如此耳熟,父皇確實對其念念不忘,曾多次對我提及此人,常,尚乃忠勇之士。”
“陛下!”
陳和雙膝跪地,滿臉傷痛,“劉尚為大周守衛邊疆五十餘年,拋頭顱、灑熱血,披肝瀝膽,曆經百戰,身披數創,七十歲高齡亦鏖戰於城頭,不讓敵軍近前寸步!二子一孫皆沒於陣,獨留嫡孫劉德一人。陛下!!!劉氏一門忠烈,豈會有不臣之心,還望陛下明察!”
“哎呀!沒想到我大周還有此等忠臣”
大周皇帝頗為懊惱。
曹睢聽完,大驚失色:“陛下,劉德”
“好啦!曹司空就不要了。”
大周皇帝滿臉不耐,嘴上沒什麼,可心裏卻不斷嘀咕,此等忠臣遭此磨難,都是因為你們一幫龜孫子害的,辛虧朕有先見之明,沒被你們蒙騙,哼!
曹睢無奈退下,臉色鐵青,愈發難看。
而李楨則在一旁笑而不語。
“那陳司徒認為如何賞賜劉德?”大周皇帝細聲問道。
“陛下,東禹畢竟為邊鎮,而劉德官職卑微,不若將劉德遷為四品平北將軍,以鎮宵。”陳和提議道。
“不可,陛下,劉德年歲尚,豈可陡然封為高位,要知道我大周才有多少四品將軍,哪一個不是勞苦功高,如果此兒升為高位,我軍將士恐怕不服啊!”曹睢阻止道。
“難道擊潰東胡十萬大軍不算功勞?”陳和反駁道。
“那恐怕是劉德兒運氣好,也許是劉尚已經擊潰了敵軍,讓劉德撿了個便宜而已;或者根本是東胡自己撤的軍,又何來功勞一!”曹睢道。
沒想到曹睢隨口的反駁,就將事情猜的八九不離十,雖然如不是劉德東禹早就被東胡攻破,可歸根到底還是東胡自己撤的軍,東胡軍士氣低落,但尚有一戰之力,這是不爭的事實。
“曹司空,你竟如此汙蔑守衛邊疆的將士,傳出去不怕下笑話嗎?”陳和怒而嗬斥。
“好啦,我的兩位肱骨,你們這麼多都是因為劉德的,那劉尚為國家守衛邊關五十年,朝廷卻無封賞,這豈不是朝廷賞罰不明?我有一法,諸位大臣看看如何?”
大周皇帝胡須微翹,為自己想到的辦法洋洋得意。
“還請陛下明示!”
“劉尚守衛邊關五十餘年,曆經百餘戰,勞苦功高,功勳卓越,現追封為東禹縣侯,爵位由嫡孫繼承,爾等看如何?”
“陛下聖明!”
陳和跪倒在地高呼聖明,瞥眼看著曹睢,我看你還有什麼借口阻攔。
曹睢知道恐怕縣侯爵位劉德是繼承定了,已無法阻攔,隻能在想辦法,“陛下,那劉德兒弄的招賢令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