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六章 李魏使者至(1 / 2)

果然,在大朝會上,還帶有墨香的書籍的確是給了朝堂眾人一種強大的震撼感覺。

而後,舉行科舉一事,便在朝堂絕大部分官員同意,劉德首肯之下,以國子監祭酒百裏奚為首,翰林院祭酒戲誌才為輔,共同操辦科舉一事。

既然舉辦科舉,武舉也是必然要舉行的,所以劉德在任命五軍都督府僉事章朗為主,兵部尚書高熲為輔,籌辦武舉。

文武舉力求做到下人皆知。

最後劉德還規定了文武舉舉行的時間,便是定在每年的秋八月,一年舉辦一次。

而劉德坐擁四州之地,如果都趕到北平參加科舉肯定不太現實,所以劉德便命百裏奚在其他各州首府建立考點,劉德將其命名為州試,州試定在二月舉行。

州試舉行完畢後,八月初在漢國首府北平舉行國試,五個多月的時間足夠其他各州考生前來應考。

而北平的考生唯一的優勢便是不需要長途跋涉了,可以安心在家中備考。

其實已經有聰明的士子已經猜到漢國初立,在加上之前劉德進行過兩次科考,所以早有準備,就等著此次科考的到來。

通過國考的士子便可以進入翰林院,翰林院作為漢國最高的學府,有指導士子之責,畢竟才還是少數,一個人不可能剛一上任就如魚得水,很快就能將政務打理的井井有條的,所以翰林院就起到教導的作用。

作為翰林院祭酒的戲誌才,作為翰林院之長,將會擁有非常大的聲望與地位,所以劉德不會讓人在這職務上待太久的。三五年的任期足矣。

甚至劉德準備自己來擔任一下名義上的翰林院祭酒,有“子”門生的頭銜,想必這些士子們更加忠誠。

在翰林院學習一至三年,通過翰林院的考核後,便將檔案轉至吏部,由吏部分配官職。

所謂的檔案就是士子在翰林院學習情況還有考核成績,甚至包括一些道德方麵的內容。

而這些內容將作為吏部分配士子官職重要的依據之一。

這些士子所擔任的官職有高有低,但最高也就是從七品縣丞之職,最低有可能是從九品典史一職,根據表現來定。

但沒有人可以直接擔任縣令之職,在劉德看來,這些通過科舉考上的士子,也許文采出眾,但畢竟沒有任何從政經驗,所以劉德不可能將一縣的大權交由這些年輕的士子手中,他們雖有激情,但需要磨練。

這些士子在職期間的功績都會記錄在冊,隻要是政績突出,提拔的將非常快。

劉德就是要這些士子形成一個新的團體,來對抗那些腐爛的世家貴族。

隻希望這些士子不要辜負劉德對他們的期望。

能夠入選國試的皆是百裏挑一的俊才,而在國試之後在漢公府衙劉德親自舉行殿試,殿試考核完成後,將會產生狀元、榜眼、探花這前三甲,這三人同樣要進翰林院,但地位定然是要區別於其他人。

如若下放,必然是擔任縣令一職,如果留在中樞,也是擔任各個部門的要職,可謂是前途似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