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因為防護嚴密,就連北平也沒有多少人知道此事。
當然,這並不妨礙劉德拿幾本書籍去“賄賂”這位大儒。
無豐縣在北平的東南方向,最起碼需要三的路程,而此次劉德親自前往,北平不能沒人留守,而陳朔身體病弱,不能理事,所以劉德便順勢將荀彧提拔為【內閣次輔】兼任【吏部尚書】,在劉德離開北平的這幾日,總理朝政。
而當劉德下此命令後,身為荀彧侄子的荀攸卻率先站出來向劉德建議道:“既然荀大人已經擔任內閣次輔,總覽朝政,就不應該在兼任這吏部尚書一職,還請殿下任命一人為吏部尚書,掌管百官任免。”
而荀彧接到此命令後,亦是前來拜見劉德,請辭吏部尚書,劉德卻以無人能夠擔任吏部尚書一職的理由駁回荀彧所請。
至此,荀彧擔任內閣次輔兼任吏部尚書一職已經成為既定事實。
並且迅速傳遍整個北平。
大家都知道,如今陳朔身體每況愈下,幾乎都是在府中養病,不能理事,實際上陳朔雖然在劉德稱公之後便擔任內閣首輔,但處理政務的時間卻是屈指可數。
所以如今在內閣次輔隻有荀彧一人的情況下,荀彧幾乎可以撐得上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如果荀彧不在擔任吏部尚書,那麼加上其他五部,連同其他部門,就算荀彧掌握大權也不可能為所欲為,起到一定的製衡作用,但現在的情況是荀彧繼續兼任吏部尚書一職,無人能夠製衡荀彧。
很多人心裏在想,劉德待荀彧何其厚也!
隨同劉德出發的有典韋與許褚率領的禁衛軍,還有曹參率領的期門軍,包括百裏奚、戲誌才在內的諸位大臣,一路風塵仆仆快速疾馳。
終於,劉德率領眾人抵達了距離無豐縣外不遠的一處郊外,裏麵有一座茅草屋,建造的雖然簡陋,但很大,很寬敞,裏麵隱隱約約有讀書聲傳來。
有稚子清澈的聲音,也有年輕人高亢的聲音,都是讀書的聲音。
無豐縣眾官吏在縣令的帶領下早已恭候多時了,當地的亭長也陪同左右。
當地亭長乃是隨劉德征戰多年的老兵,燕州人氏,曾隨劉德進攻過東孚,轉戰長陽、溧陽,數次征戰,使這位老兵失去了一條手臂。
隻得退役,最後被安置在這裏擔任亭長,而這樣的老兵還有很多,他們是劉德維持最基層統治的根本。
劉德示意眾人不要打擾院內孩童們讀書,親自叩響了木門。
院內讀書聲暫時停止,又在嗬斥聲中響起。
劉德聽到了門栓拉動的聲音,一名孩童冒出頭來,陡然看到門外立了這麼多人,還有不少持刀持矛的士卒,童直接被嚇了一跳,手把住木門,就想關門。
劉德頓感好笑,用手護住木門,對童道:“你去和鄭公,就漢公劉德求見!”
“誰?”
童臉憋的通紅,他的力氣怎麼能比得上劉德,聽到劉德話,本能的向上望去,不過沒能聽清。
“你就劉德求見!”
劉德重複了一句。
童可能還沒明白劉德這個名字的含義,迷迷糊糊的就鬆開門板,去院裏送信去了。
在院中讀書的一名士子看著迷迷糊糊甩著兩條短腿往裏麵跑去的童,調笑道:“雲明,是誰在門外?”
“他他叫劉德!”
這位叫雲明的童頭也不回的道。
“你誰!?”
院內一陣慌亂,甚至響起了桌椅板凳碰撞的聲音。
鄭玄也最終得到了劉德前來的消息,雖然是海內大儒,但劉德作為一地諸侯,自己在其治下教書豈能有不見之理?
劉德被鄭玄親自迎進了草屋當中,其他官員皆在外麵候著,院中本來學習的士子們也都勸離出去。
士子們當然不會有什麼怨氣,反而蹲守在門外,興致勃勃的談論漢公前來的用意。有的機靈的士子更是派人去給家中族長報信。
“那還用,漢公定是前來邀請先生出山為官的!”
一名士子手舞足蹈的對旁邊人道。
這名士子的話讓其他士子都頗為讚同。
如果他們的夫子,也就是先生鄭玄出山為官,那麼他們這些夫子的弟子,豈不是同樣水漲船高,甚至有個官當當?
而此時的草屋裏,鄭玄臉上卻是麵帶苦澀,向劉德微微一躬身道:“殿下,草民已經老邁,恐有失殿下囑托,如今草民隻想在此地結廬而居,閑暇之餘教導些弟子便可,還望殿下恩準!”
“鄭公千萬不可如此!”
劉德拉住鄭玄的手,親切的道。
“如今下板蕩,更需要您這樣的大儒出山,來穩定下人之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