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李白篇(1 / 1)

離開碎葉的時候,立誌要遊曆下的李白還隻是一個少年。帶著一柄外表看起來破破爛爛的劍,還有一個似乎有些年頭的酒葫蘆,李白踏出了生活了十幾年的故鄉。正所謂“腹有詩書氣自華”,而李白的詩才就仿佛是賜的,他一路上看著美景,喝著美酒,興致來了還會詩性大發,揮著劍在任何地方刻下一首又一首的詩句。數年後,當離開碎葉的少年長成了身姿挺拔的青年,“鬥酒詩百篇“的大名也隨之名動下,李白終於踏入了一個從未到過的地方——繁華得令諸國稱羨的大唐長安城。這座城市是那麼的與眾不同,它包容著擁有任何能力的人,不管魔種還是正常人,都可以在這個城市裏找到自己的生存價值。李白感覺自己就像回到了家鄉,長安城魚龍混雜的人群令他感受到了久違的溫暖,他甚至看到了與他一樣來自碎葉的人們,在這裏自由自在的生活。這樣美好的風土人情,這樣美麗的城市,甚至連微風中飄來的香氣都讓人感到微醺的醉意。李白如願的在美好的夜色中喝得酩酊大醉,在路過長安街的朱雀門時,明亮的月色從城門上灑下,他忽然詩興大發,拔出了那柄看起來破破爛爛的長劍。那一夜,朱雀門下閃耀的華光甚至掩蓋了耀眼的明月,白衣颯颯的青年月下舞劍的身影猶如謫仙,即使多年之後,有幸目睹的長安百姓都無法忘懷。李白人物故事朱雀門上深刻的劍痕驚動了長安城治安官,甚至上達聽。長安城的治安官狄仁傑帶著懲戒令匆匆而至,當他看到朱雀門上肆意狂放的字體,和明月照耀下的白色身影,向來麵色如常的臉上,破荒的出現了一絲動容,不知是驚豔還是驚羨的神色一閃而逝,快得無人看清。而此時的李白酒興大發,仰頭看著自己鐫刻下的詩句,肆意大笑——“欲上青覽明月!“而後,醉醺醺的青年看見了月光下一襲整齊官袍的年輕治安官,對方明亮的目光清晰的映照出上的明月。“哎,倒是挺像月亮的……“青年嘟嚷著,忽然伸出手去攬住那位治安官。長安城人盡皆知,治安官狄大人有著嚴重的潔癖與強迫症,然而麵對醉醺醺的青年,顯然不能指望他認清這個事實。朱雀門外,耀眼的劍光和黯淡的懲戒令帶起了飛沙走石。這一場在李白看來莫名其妙的比鬥,是在女帝的口令到來之後才終於停止。惜才的女帝親口免除了李白的過失。滿腔酒意在比鬥之後消除了大半,李白目送在比鬥之後全身上下依舊一絲不苟的治安官離去,殊不知自己從此就被這個年輕的治安官惦記上了……女帝武則的多次邀請令李白煩不勝煩,而多次為女帝傳達旨意的治安官卻一直從容不迫。看著治安官淡定如一的臉,完全無法提起半點脾氣的李白決定離開長安,繼續遊曆之路。他路過黃河,看著滔滔奔流沒有盡頭的河水,又一次領悟了新的劍意。“大河之劍上來!“雪亮的長劍這一次不是肆意狂放,一種大氣凜然的劍意延綿不絕流瀉而出,看起來破破爛爛的長劍在李白的手中發出奪目的光芒。不知為何,他卻忽然想到了那個在朱雀門下,與他比鬥的治安官——那個人,有著明月一般清亮而皎潔的眼睛,幹淨到容不下一絲汙垢。那樣的一個人……青年忽然有些失神,手裏的劍在河岸邊的巨石上不自覺的劃出一道道劍痕,待他回過神時,巨石之上猶如走筆龍蛇,清清楚楚刻畫著與朱雀門上一般無二的詩句:“欲上青攬明月……”李白不由得呢喃自語。不知想到了什麼,他心滿意足的離開這個地方,打算回到自己的家鄉去看看。然而現實給了他一個沉重的打擊——曾經美麗而讓他沉醉的故鄉變成荒漠,那個擁有溫暖陽光的碎葉成了一片焦土。廢墟之中奄奄一息的少女出了讓李白無法置信的消息:碎葉如今的模樣,全是大唐鐵騎踐踏的後果!憤怒中的青年又一次回到長安,長劍直指皇城。他殺破重圍闖入女帝的宮殿,質問碎葉變成廢墟的緣由……長安城治安官帶領重重人馬,困住了衝動的青年。治安官的眼睛,依舊明亮如月,李白不由得想起了家鄉的月色,心頭浮起一絲悲愴。狄仁傑看著忽然間鬥誌全失的青年,不由自主的微微蹙眉——他欣賞這個青年的才氣,也欽羨他的肆意妄為和灑脫不羈,然而擅闖宮禁的重罪,卻並不會因為他的才華而輕易赦免。然而女帝始終還是愛惜李白的才華,又一次放過了他。無人知曉在空曠的宮殿內,女帝對青年了什麼,然而,當他踏出宮殿大門時,身為治安官的狄大人卻發現,李白身上曾經意氣風發、銳不可當的氣勢變得黯淡無光。這個似乎變得頹廢而沒有意誌的人,還會再一次回到長安城嗎?治安官有一種預感,答案是肯定的。他命令手下的密探時刻關注這位前途不可限量的劍仙,心裏不知是期待還是失望。然而李白終究還是李白,離開長安之後,非凡的遊曆旅途讓他涅槃重生。還是那個看起來有些年頭的酒葫蘆,破破爛爛的長劍被打理得幹幹淨淨,古樸而內斂。白衣的劍仙依舊是那樣意氣風發的闖入長安城,從朱雀門下踏入這個繁華的城都,正巧碰上在城中巡查的狄仁傑。李白露出整齊的牙齒,對著麵無表情的治安官笑得燦爛,伸手摘下腰間的酒葫蘆,遞了出去——“治安官大人,又見麵了!來,陪我幹一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