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香迷迷糊糊跟著三娘進了族學,這裏采用的是亭子式建築,尖尖的屋頂,高高的廊柱,一共十二根,均等排開。
進入學堂,前麵一張大書案,上麵除了文房四寶之外,還有一根竹戒尺,油亮亮的,看樣子,沒少得到學子們的滋潤。
下麵放著一張張小書案,一共十二排,每排三個書案。每個書案上方,都有放著小小的木牌,上麵刻著名字。
原香往後數了數,發現靠陰麵的座位都已經沾滿了。其中就有大娘、二娘的名牌。
中間位置隻有靠後的書案,她瞄了眼還在發呆的小豆丁,覺得也不是很合適。若是三娘有疑問,舉手先生看不見怎麼辦?
靠陽麵的第六排有位置,隻是上午日頭足,怕曬黑了三娘。
她解開遮陽的竹簾,將宣筆、徽墨、宣紙、端硯,整齊的擺放在書案上,拿出隨身的帕子擦了擦靠背座椅。
“很好!”宋三娘滿意的點點頭,她拿出《大學》放在書案上,這是昨天她遣原香去問三哥:如今先生在教授哪些課程?
由於每家送來的孩子大小不同,先生會以大部分學生為主,若是年紀小的,跟不上課程,便可以選擇自己學或者硬著頭皮跟上先生授課的腳步。
聽起來,極其沒道理、極其不公平,可細細想來,學堂裏,就這麼一個先生,且隻上半天的課。
若是每來一個小娃娃就從頭教學,剩下學過的人,豈不是要煩死?
至於,為啥族學隻有一個先生?
宋三娘上一世沒關注過,這一世對這問題,真心覺得沒必要細究!
大概是覺得,既然來了學堂,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
即便殿試拔得頭籌,也隻是踏入官場的敲門磚。以後,如何做官,如何應對官家,如何應對同僚……
這些個學問,先生可是不會教授的啊!
大娘、二娘從外麵走進來,見三娘已經端莊坐好,眼角飄了一眼她書案上的《大學》,兩人相視而笑。
她們來之前,打算給三娘找點兒不大不小的麻煩,見她桌子上的書,便決定坐等她出醜。
一天學堂都沒上的人,字都未必能認全,跟著先生學《大學》?
簡直是笑話!
學子們陸陸續續的來,陸陸續續的坐好,彼此除了見禮,誰也沒多說什麼。
宋青橋坐到了三娘前麵,眼角撇到她的書案上,是一本嶄新的《大學》,不由得皺眉。
“你行嗎?”他指了指書,“要不要給你換個《千字文》或者《三字經》?”
昨日原香來找他問,還以為是她不知現在學到什麼程度,特意囑咐了一句,讓她將這兩本書帶上,先生講學的時候,她可以拿著識字,總比傻嗬嗬的看著先生,卻不知道他講的是什麼強。
族學之中,不止有宋家自己人,還有外姓人。三娘長房嫡女,是宋府的臉麵,即便年紀小,也不能太丟人。
“三哥哥,莫要擔心!”宋三娘翻開書,正好到他們現在講的位置,“我之前已經看過一遍了,很多都不太懂。此次,剛好聽聽先生的講解。”
這話也不算說謊,上一世看過了,這一世還記得,唯一不變的是,確實不是很懂其中的意思。
尋常學堂,在先生沒來的時候,是最熱鬧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