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戰的捷報傳到長安,霍去病立即被大漢皇帝劉徹封為冠軍侯。封地位於南陽,共受封二千五百戶,所謂冠軍,乃取勇冠三軍之意。
此時霍去病所部駐紮在城外,封侯的儀式一結束,未在長安城中做任何停留,他就趕回了自己營中。參加這一戰的八百精騎,依功勞大也各有封賞,值此歡慶時刻,他們營中也自有慶祝的辦法,那就是盡情地踢幾場蹴鞠比賽。
蹴鞠,蹴者踢也,鞠者球也,顧名思義,蹴鞠類似於後世的足球。漢朝時,蹴鞠就是那個時代的全民運動,上至達官貴人、下至販夫走卒,幾乎沒有誰不愛玩幾腳的,就連軍營裏,也用蹴鞠來訓練士兵。
比起現代足球,漢代蹴鞠的規則更簡單,動作更粗野,隻要不是故意傷人,拉拽踢絆都可以;也不限人數,隻要雙方人數相等就行;再就是沒有球門,需要帶球攻入對方守區指定位置才算優勝。不難看出,這種遊戲也有點像當代的美式橄欖球,遊戲實質很接近於兩軍對壘,所以軍中用之於練兵就不難理解了。
起來,趙破奴當初認識霍去病,就是在蹴鞠場上認識的。
當時趙破奴二十二歲,人生得高大強壯,在期門軍中任職隊長,是個管轄著五十人的低級軍官。期門軍作為子的近衛軍,不同於南軍北軍,就駐紮於長安城中。趙破奴酷愛蹴鞠,球藝又好,每逢輪休時,經常來永昌裏的蹴鞠場找高手切磋,久而久之也有了些名氣。
長安城裏雖然有不少蹴鞠場,但位於永昌裏的這個蹴鞠場,可不是誰想來就能來的,這個蹴鞠場代表著長安城的最高水平,隻有踢得確實好的,才敢到這裏來踢。其他水平不夠高的人,來了也就是圍觀而已,一般不敢輕易上場現眼。
趙破奴非常清楚地記得,那的一清早,下著雨,他又趕到了永昌裏。平常熱鬧的球場上這會兒人卻不多,因此他很容易地注意到了一個十二三歲的少年。此時場上沒有比賽,稀稀拉拉的人們正在各自練習,革製的皮球在眾人身周花樣紛飛。那個少年卻沒有持球,而是正在徒手練習著一些基本動作。
趙破奴看了幾眼,發覺這少年對自己的要求極高,因為一般來大家都更喜歡持球練習,這些枯燥無味的基礎動作很少有人願意多練,即使練的話也都會有點偷工減料,但是這個少年不僅每個動作都一絲不苟,而且完成水平全部比標準更高出一截。
不一會兒,開始分組了。一開始並沒有人招呼那個少年,畢竟他是個生麵孔,又明顯不是一個年齡段的。那個少年也並沒有湊過來,隻是平靜地繼續著自己的練習,同時默默地旁觀著這邊。很快,人們發現人數是單數,但是當然沒有人願意退出,於是趙破奴朝著那個少年招了招手,“喂!你想不想跟我一隊?”
少年又深又亮的眸子看了趙破奴一眼,微微地點了一下頭,穩穩地走了過來,如果隻看氣度而不看身量,他根本不像是十二三這個年紀的人。看到趙破奴叫了個孩過來,隊友們略有不滿,但是也沒什麼話,誰讓這是下著雨的清早呢,本來就沒什麼人嘛!
比賽開始了,趙破奴拿球後正想突破,無奈兩個人重點防守他,並且逼得很緊。趙破奴張望隊友,發現那少年已經出現在右側最合適的一個空位上,似乎正用眼色向他示意。趙破奴本來是不放心把球給他的,不過也來不及考慮更多了,隻得一腳把球撥給他。
趙破奴麵前的一名防守者立刻奔向那個少年,趙破奴隨即身體一晃,晃過了留下來的那個防守者。剛過去沒幾步,隻見那個少年以一個很輕巧的假動作,輕鬆擺脫了撲過來的防守者,把球精準的回傳到了趙破奴的腳下,速度與方位都和他的跑動配合得分毫不差,此刻趙破奴心裏隻有一個感覺,“哇!舒服!這個球喂得太舒服了!”
這種驚喜的感覺貫穿了全場,趙破奴驚奇地發現,自己的球藝竟在今突然提高了。當然他心裏很清楚,不是自己的水平突然提升了,而是那個少年引導他踢成這樣的。完勝對手之後,趙破奴滿懷激動地拉著那個少年,問了他的名字,得到的回答是,“霍去病”。
這是十二歲的霍去病第一次參加永昌裏的蹴鞠比賽。盡管別人都比他至少大六七歲,但他卻很快成了最受歡迎的人物,因為每個和他組過隊的人,都在比賽中感覺酣暢淋漓,無不覺得自己今發揮得特別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