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番外篇之完顏烏祿我生命中的三個女人(一)(1 / 2)

我叫完顏烏祿,這是我的女真名,我的漢名叫完顏雍,其實自從我成年後,‘烏祿’這兩個字幾乎已經沒人叫了,除了我的母親。

回首我過去的人生,對我影響最大的女人有三個,伴隨我走過了少年,青年又到了中年,而這三個女人便是我的母親李洪願,我的原配妻子烏林答,還有那個南宋那個倔強的小女人向晴,到如今這三個女子都已經一一離我而去,我成為了真正的孤家寡人。

我有今天的成就,與我的母親是有分不開的關係的,我的母親出身渤海名門,從小就受到好的教育,入學根底甚深,不但能詩善文,而且甚懂佐夫教子、貞女烈婦之道,嫁給我父王完顏宗輔做了側室之後,更是謙恭和藹,且嚴守敬長愛幼的禮節,輔佐我父王良多,明明深愛我父王卻常告誡他不可因情喪誌,便是這‘不可因情喪誌’六個字,成了我今後三十年的痛,因為我的妻子烏林答,也正是這樣以為嘯似我母親的女子。

父王因為長年鞍馬勞頓而積勞成疾,終於在我十三歲那年病逝於軍中,他一生戎馬生涯,為金國建下了卓越功勳,能死在戰場上,對他來說也是一種驕傲,而卻帶給我和母親最深沉的痛楚,以及那一塊墨色的玉玨,每次我痛思及父王時,便忍不住把它拿出來看一下。

我們金國素有傳統‘兄終弟詔’,這不僅僅表現在皇位的繼承上,我的王叔們可以來接收我母親和我,這在我而言是堅決不能接受的,我從小受漢文化熏陶長大,父王過世之時,我已經是金國文明的翩翩才子了,漢人正是一貫以我們女貞固有的傳統,來打擊我們,說我們是未開化的蠻族,其中最為被攻擊的一點,便是接收兄長或弟弟的妻子兒女這一項。

而我的母親也是自幼便飽讀詩書,對這一點也一直是身為反抗的,我知道我的四王叔完顏宗弼一直對我的母親非常的敬佩和喜愛,父王過世後,不止一次前來商議要接我母親過府,被母親委婉拒絕了。十年後,當我成為‘國人推為第一’的青年將軍的時候,我的母親出家為尼了,我知她這是為我父王守節,也是為我以後的前程鋪路。

其實母親為我做了良多,雖然那些安排並非都是我心裏喜歡的,但是卻全是為我思慮周到的安排,其中最重要的一項安排,便是聯姻,在母親出家之前,二十出頭的我,那時已經有了一妻三妾,兩個兒子了,而真是母親的這些安排,使得我在遼東的根基不斷的穩固,且勢力不斷的擴大,也為後來我扳倒完顏亮(海陵王)的政.權提供了強有力的保證。而這些若沒有母親的卓越遠見,又如何成就我的今天。

我的正妻烏林答,便是母親在我五歲時為我訂下的親事,我十八時,才真正成了親,然而我們最是父母做主下的婚事,我卻是真正愛著她的,她的聰慧孝慈,她的知書達理,她的文采出眾,她的治家有道,還有她絕美的容貌,使得她在我心目中幾乎是無可挑剔的完美,即便我後來娶進的三個妻子,也都是容貌端莊不俗的女子,我卻獨愛她一人。

我們的兒子允恭在我們成婚不久便出生了,甫做爹的我,不知道有多開心,這樣的日子持續了不到七年。

熙宗皇兄因痛失愛子,整日裏肆酒發狂,喜怒無常,悼平皇後裴滿氏又趁機專權肆虐,許多朝臣無端遭貶遇害,那是我已經官至兵部尚書,在那班朝廷裏做事,我不免如履薄冰,加上我太多出色的樣貌,和在國人中的口碑,我不得不擔心,有心之人會把‘造反叛逆’之類的名目按在我頭上,那段日子裏幾乎有些寢食難安,而此時,烏林答卻要我把攻宋時得來的一件稀世珍寶白玉帶獻給皇兄,以保命,以我的性情,我是斷然不甘心如此的,然而為了保全全家,我還是獻了出去,博來一個‘誠信忠厚’之名,不僅保住了我的兵部尚書之位,還加封了曹國公的稱號,我卻覺得風雨還未真正開始。

果然不過隔了不到兩年的工夫,遼王叔完顏宗幹的二子,小時候還交好的堂兄之一完顏亮便殺了熙宗皇兄,取他的帝位而代之,我與完顏亮的仇也從這個時候開始接了起來。

完顏亮登記之後,大肆殘殺宗親勳貴,排除異己,人人自危,尤其對我這個文武雙全,口碑不差的堂弟更是視為眼中釘,肉中刺,我忍辱負重的熬了十年,不斷地諂媚的給他獻上各種寶物,也不斷的被他一貶再貶,這些我都可以忍受,但是他不該覬覦烏林答的美貌,而逼死了她,那些屈辱痛苦、不得誌的日子裏,烏林答是我唯一的慰藉,她在我最困難,最無助的日子裏陪伴我度過了多少個不眠之夜,我對她的感情早已經不是單一的愛情,而是揉雜了親情和恩情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