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真凶(1 / 2)

皇後娘娘和太子妃都到李太後跟前承認,是自己下毒要害鄭貴妃。

太子妃的說辭比皇後娘娘更讓人信服些。

王執說的是,她一直對鄭貴妃懷恨在心,所以趁皇上不在宮中這段時間,要下毒害死她,奪回後宮的控製權。

而太子妃說的是,她知道鄭貴妃從來不吃外臣送來的膳食,不過想借此嚇唬嚇唬她,讓她收斂些,別再對母妃不敬,隻是沒想到,送膳食的那個下人如此蠢頓,竟然親自送去了暢春園,讓鄭貴妃一眼識破是她下的手。

李太後沒想到左安會自己站出來將罪攬到身上。

她思忖了很久,才決定讓王執出來抵罪,大夏廢一個皇後,沒什麼,可要廢一個儲君,怕要引起群臣惶恐,廟堂震蕩了。

至於太子妃左安,李太後再了解不過她的身世,朝中大臣多以為,左安是因為貌美,才被皇上看中,指與太子為妃。

其實不然,

她的先祖左慶之是開國元勳之一,跟隨先皇帝南征北戰,立過功勞無數,有名的智多星,是先皇帝最為器重的人之一。

大夏開國後,先皇帝要封左慶之為王,左慶之卻再三推辭,終以身體不佳為由,辭去朝中官職,回鄉種田,從此遝無音訊,默默隱居於民間,漸漸被眾人遺忘。

先皇帝生前至駕崩,隻要一遇上棘手的事,總要念叨左慶之幾遍,說若有他再,就是再棘手的事,也能圓滿解決,不留後患。

待皇兒登基,李太後便在兒子跟前說過這左慶之之能。

慎聽在了心裏,遂下旨戶部主持考試的官員,凡遇到左姓考生的試卷,均需送到禦前,由他親自審閱。

還真是讓他找到了左慶之的孫子左育文。

這右育文果然寫的一手綿繡文章,人又慧傑。慎一見他,便愛不釋手,取他為一甲第一名,留在身邊做了個謀臣。

而這左安便是左育文的獨生女。

皇帝慎將左安許給太子為妃,不過是利用左育文的這個獨生女,將左育文牢牢的控製在自己手裏,不讓他有與他先祖一樣的退卻之意。

這些年,左育文在慎身邊,出謀劃策,替慎解決了不少難解之事。

大夏祖製,重官之女不得為宮眷,怕的是外戚幹權,引發政亂。故皇帝慎並沒有給左育文多大的職位,隻封了他一個平章殿大學士的虛職,不過實權倒是不少,朝中大事,他有擅自裁決之權。

皇帝慎確也有點離不開這個人。

如今左安出來頂罪,卻讓李太後為起難來。

李太後沒想過這丫頭有這血性,這時候竟能做出如此大義的事來。

本來因為她並非小武心愛之人,不過是父皇放在身邊的一枚質子,小武一直沒有多喜愛她,李太後看的出,王執也看的出。

可這左安因出自名門,倒是一付隨遇而安,賢慧淑德的性子,不爭不吵,隻是安分守己的在東宮度日,閑裏過來陪太後和王執說說話兒,倒也過的安靜。

李太後怎麼也沒想到,這個時候,她竟然能站出來替小武抗下這莫須有的罪名。

李太後心裏清楚,論理,處置左安比處置王執更來得便宜。

這件事若是定罪,必是要廢後的,如果廢後,鄭貴妃必會更加囂張,依鄭秀珠現在這架勢,能逼得皇兒封她為後也說不定。

鄭秀珠一旦封後,那這大夏的儲君之爭,必又是一場腥風血雨的殘酷鬥爭。

可是處置了左安,必會冷了左育文的心,皇兒,又會怎麼想?

在皇兒心中,一個左育文,大約能抵千千萬萬個王執罷?

李太後蜷在榻上,有些氣喘,透不過氣來,她是老了,老的不想再操這些心,老的也操不動這些心了。

思前想後,也隻得將王執與左安暫時軟禁在儲秀宮不準出門,讓麻姑執筆,修書一封,八百裏加急送於邊關的皇帝手裏。

一切讓皇帝自己裁決好了。李太後隻陳明自己的觀點,並不替兒子做決定了。

心力憔悴的老婆子正躺在榻上,合著眼養神。

卻聽麻姑急匆匆的走進來,停在榻邊,掀了掀帳幔,大約見她閉著眼,倒又悄悄兒的放下帳子,要退出去。

李太後叫住她:“什麼事,說罷,我醒著呢。”

麻姑輕輕歎了口氣:“老祖宗,皇後娘娘她尋死呢,若不是大會看的緊,才剛一根白綾吊死在梁上了。”

李太後心中又堵上一口氣,有些不舍。

王執這孩子,雖說沒什麼本事,倒是孝順,也算是個賢妻良母,隻是不適合母儀天下罷了。

太後腦中浮現出安素那小小的圓圓的臉,那丫頭卻是個帥才,隻可惜,沒有向上的心,也沒有爭權的心,猜不透她想什麼,也猜不透她圖什麼,看似處處爭鋒,卻都是為別人作嫁衣,自己並不得利。

她若是有心爭位,倒是把好手,能替她老人家分憂解愁,抗起這時不時風起雲湧的後宮之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