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也是源於某種萌芽狀態的啟蒙,在這裏想向各位朋友推薦得是開篇(卷)有益。在這裏也算是對自己在這寫作生涯中的“處女作”的看重。之所以也敢自稱是“處女作”,我想還是在於自我感覺良好的基礎上的繼續不懈努力吧?有時自己的期望值過高而缺乏自信,這也是一不心跌跟頭的主要原因之一吧?
比如自己有時覺得喝酒就跟那喝水似的,於是因此就聽人勸照著去做了!結果也隻有在喝過了這酒或者是水以後才會分別有不同地體驗……並因此承擔起了屬於自己的後果。再句不怎麼好聽的,那就是“……這腳上的泡可是自己一時著急給攆出來的!”
在這裏的開卷(篇)有益部分,想向各位讀者朋友推薦得是第一篇《臨終關懷》。還想請給予關注指導,致謝!
卷首:引
自己所在的畫院離在這裏的古青州範公亭公園不遠,每當在這裏的進修學習休閑之餘,自己也是總愛過去溜達溜達。有時自己也會過來寫生,與在這裏的畫院裏進修的其他學員在一起參與一些活動。
那是一個陰雨纏纏綿綿地午後,我仍是習慣地坐在自己的這畫架前寫生。這一節課我們經過了指導老師的講解,練習得是水粉畫寫生。在當時我正在擰開一支管裝顏料(一種水粉畫繪畫專用顏料)。就在這時,我們的專業指導老師之一李香文(據他曾任教於曲阜師範,其他資料一時還不詳)走過來,他還遞給了我一份電報:奶奶病危,速歸!自從接過來一看,我的手就在禁不住得顫抖起來……自己下意識地就想扶著擺放在這裏跟前的畫架站起來!結果自己卻是一時沒有扶住,畫架還給碰歪倒了!這碰倒了灑了在自己身邊的人家的整潔顏料盒、水桶和文具盒!我踉踉蹌蹌地往外走,後來聽見有人在當時我的目光是呆滯的!等自己一個人來到了在這裏的大街上。後來自己才逐漸反應過來:我在剛才出來的時候,連跟人家老師打聲招呼都沒有!大街上的人們仍是還沉浸在BJ亞運會時的喜悅氣氛中,而自己與他們的群情激昂地心情良好緒截然相反!而在這裏此時此刻自己與他們這些身邊的人卻是那樣的不合群!
自序:言歸正傳
大清光緒卅一年(公元一九零一年)冬至月還沒到,而在這裏的地處膠東半島西部的萊州府平西縣城城西約有四十餘裏的營村正在經受那西北風的肆意侵擾。就在營村這裏的其中的一戶人家裏突然傳出來陣陣嬰兒的啼哭聲……眼看著這孩子的出生已經有三了,她的母親一直還沒有下來奶!孩子的她姥娘從那東鄉大營村過來已有多日,此時此刻她老人家也隻有仍在這原地顛著自己的腳兒轉著圈兒幹著急的份兒……窗外的西北風兒還在呼呼地刮著,眼看著這幼地鮮活生命是又饑又渴又冷……
一曲民間調《老來難》仿佛還在這耳畔響徹、縈繞著盤旋在久久繞梁不散,空氣中正在彌漫著咱這家鄉平西西鄉地區正月裏的香火和煙熏火燎中鞭炮點燃劈啪過後煙霧氣味兒……今年是我的奶奶去世得頭一年,按照咱這裏的舊俗除了自己家裏的近親,是不宜外出出門兒給咱這裏的其他鄰居、親戚他們家裏過去拜見長輩的!這種情況一般都能理解,也不會有人會找到自己的跟前。大夥兒也是彼此彼此!有時要是誰家“有事兒”,不管是紅白喜事兒婚喪嫁娶,鄰居們也是總會彼此照應“幫著張羅的”、“幫忙的”……要是誰的家裏正恰逢喜事兒,除了主動找上門兒來表示一番恭賀的。另外還會主動過來問候一聲:如果有事兒要用錢物或者是借用物品的就吱一聲!而如今在這正月裏自己的家人感覺卻是與那外邊祥和地氣氛是那麼不和諧!回避在家這個正月裏不出門兒,在這裏的也是為了彼此心情的衝突為避免相互矛盾而不得不采取得某種回避方式“今年是頭一年,自己的心情不好不方便見人”吧?
盡管是這樣,那過來拜年的其中有位哥哥還是對自己提出來了一些異議:今年怎麼沒去俺家拜年?之所以自己特意來到這裏的村外這麼遠過來迎接到他們(我想這也是為了能彌補今年自己沒有上門兒拜年的遺憾和不過意吧?)見到了他們自己便按照自己在家裏大人們的囑咐如實相告在這前麵曾經提過的風俗習慣,“……恁上俺家去拜年還要緊?怎麼就不能去?”我還想起一件事,就在自己的奶奶剛咽氣的時候,有管事兒的鄰居還曾征求到父母的跟前:用不用也給這邊兒的親戚們捎個信兒?“不用了……”於是也就沒有及時告知,我想一定是在等到過了這事兒才對他們明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