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六章 特征(1 / 2)

阿光除了搞點餐飲飯館,就是跟著阿林在修車廠後麵搞車間,一人搞了幾台二手舊車床生產簡單的摩托車配件,這個東西不需要什麼許可證,隻要跟那幾家軍工企業和摩托車大廠的質檢人員搞好關係,就能批量提供,現在一年一個配件做個小二十萬的生產額是不難的,反正就是反複的單一品種,也不講究個開發研究,所以他跟阿林一人承包了兩三種類似發動機軸之類的簡單配件在做,他們的設備和技工也沒法做更複雜的東西。

但是隨著陸文龍把江南區那個汽摩配件交易市場搞出來以後,隨著符合維克托的估計,那邊成批量的各種摩托車零配件生產廠商入駐進去,頓時就讓渝慶這個原本的全國摩托車生產大市場一下就有點名氣了,連外地不少零配件商都慕名過來租賃鋪位,以前陸文龍還有點忐忑是不是能租得出去的市場攤位很快就搶空了。

幸好阿光和阿林之前就給自己各留了兩套,不過整個市場一百六十餘個鋪麵給搶得一幹二淨,按照維克托的主意,隻租不賣,才是最有商業地產經營理念的做法,這也是他們李家一貫的做法。

隻是根據國內市場的實際情況把維克托提議的半年交租改成了三個月,可最終那也幾乎是每個鋪麵上中下三層樓兩百個平方左右一共得交三萬來塊錢,第一筆的四百多萬租金,幾乎是一下子就收起來,就能夠償還之前維克托欠下的部分材料款,因為還弄了一部分給施工隊的人工工錢,因為材料商和施工隊又在跟著阿剛轉戰別的工地。所以也催得不緊,第二季度收了租金就又償還一部分,剩下就是還銀行的貸款了,這個大頭可以慢慢逐月還,每個月刨除市場營運費用。養活幾十個在這邊維護市場秩序的弟兄,逐漸開始從每個月幾萬塊到幾十萬,明年就能有上百萬的收入了!

這還是因為陸文龍不喜歡欠錢,有了現錢就開始還各方債務的原因,不然一開張就能賺錢了,這年頭好多名義上的有錢人都是欠錢欠出來的。

陸文龍的主要精力在國立大廈那邊。這個市場就給阿林和阿光在管理,借著在這樣的市場裏麵,阿林和阿光搞熟了人麵兒,原本是打算再接幾個零件來生產的,因為陸文龍對他們灌輸的是一個他在日本參觀時候的感覺:“盡量把某個配件做到最好,就能在這個行當裏麵立住腳。看長遠一點……”

這時候的渝慶摩托車配件行業裏麵,的確也有這種風氣。

因為渝慶有幾家非常龐大的軍工企業,是生產槍炮的,軍轉民工人和設備不能閑置啊,就引進了部分日本的生產線,八十年代就開始生產摩托車,是華國市場上和粵州、魯南齊名的三大生產基地之一。所以給這些廠家配套的零配件生廠廠商有些曾經在專業廠子呆過,受過點原來日本體係影響的,也有譬如要做減震器專家、齒**王或者螺絲帽冠軍之類的口號,就是典型的日本小作坊企業都喜歡把某個細節做到最精準最優秀的風格。

阿林就是這麼去做的,他的配件絕對比阿光做的要精細一些,但是結果卻是更善於溝通和塞紅包的阿光,銷售業績明顯比他好,而且由於阿光做工不怎麼講究,速度就更快,在同樣規模下。阿光產生的效益就真比阿林高。

不過大家都是親兄弟,阿光沒有嘲笑阿林,阿林也沒瞧不起阿光,就各自按照各自不同的路數做配件。

但是腦子明顯要活絡一些的阿光就跟阿林提出了一個全新的概念,憑什麼我們就隻能做配件。為什麼不能組裝摩托車整車呢?

技術上是阿林的專長,他自己都有修車廠,又更喜歡這個汽摩行業,所以悶聲不響的就真的試著組裝。

這不難,在一個集合了幾乎所有零配件的交易市場裏麵,東家西家的拿貨,發動機或者動力減振部分都是可以拿到總成的,搗鼓了沒多久,招聘了兩個原來在整車廠上過班的工人,阿林就真的搗鼓著組裝出了幾輛不同型號的摩托車,隻是油箱和發動機罩上都還貼著那些著名廠家的品牌。

不過到了這個時候,阿光和阿林的心態不同,就表現出完全不同的做法,阿光認為就是應該趁亂找錢,就這麼搞一個非法的車間,偷偷組裝然後冒牌銷售,阿林卻覺得既然自己都能裝為什麼不能去給那些整車廠當組裝車間,老老實實做生意。

兩邊爭執不下,就推了兩部摩托車回來讓陸文龍評評理。

陸文龍圍著摩托車轉了幾圈,又蹲下來看,仔細的翻開那些坐墊和螺絲接口,觀察做工,沉吟了半晌才問餘竹:“你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