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惹塵埃(1 / 3)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這世間,究竟有多少東西是真實的,金錢,名譽,還是愛情?

這世界,大多數人相信金錢才是一切,仿佛所有的親情,愛情,友情都是建立在金錢的基礎上的,沒有金錢,就沒了一切。

沒了錢,甚至連自己都不是了?

他們有一句屬於自己的口頭禪——沒有錢,你拿什麼維持你的親情,穩固你的愛情,聯絡你的友情,靠嘴嗎?

確實,確實很現實的一句話。

誠然,金錢可以辦成很多事,可以買你想要的東西。

買好看的衣服,好吃的東西,豪華的轎車,去好看的地方,買任何想要的東西,甚至是愛情。

正如當初趙雲想的那樣,隻要他有錢,他就可以得到劉曉星的愛。

於是他就真的那樣做了,他給了夏夜好厚的一紮錢,那錢是夏夜從來都沒見過的。

正如趙雲所預料,沒有人能不見錢眼開,夏夜也一樣。夏夜拿了趙雲的錢,他不僅拿了別人的錢,還故意讓女朋友的閨蜜看到,他真的很無恥,不是嗎?

連劉曉星都覺得是,所以她不可能原諒他的,這輩子都不可能了!

那段時間,夏夜真的很困惑,明明很相愛,為什麼還會輸給了現實?

很的時候,他就知道金錢的重要,要不然父母也不會為了它沒日沒夜的吵得不可開交。於是,他在心裏暗暗發誓,一定不會原諒這個讓他家庭不幸的罪魁禍首。

直到今,他也從來都沒想過,金錢竟然如此囂張,如此的橫行霸道。

在與劉曉星分手的那段日子裏,他一度相信,金錢是萬能的,沒有錢,他什麼也保護不了。

如果有了錢,是不是爸媽也不用離婚,是不是就不會有那麼不快樂的童年,是不是就不用遭受別人的歧視,是不是不會失去劉曉星。

於是,他走了,離開了那個讓他傷心的城市。

隨著他的離開,他暗地裏有了一個夢想,那就是成為一個家財萬貫的超級大富豪。

終於,很幸運,上是眷顧他的,幾年之後,經過他的努力,他真的由一個什麼都沒有的窮求生逆襲,成了一個稱霸一方的企業家。

可是,每當他靜下來,他卻感到無比的空虛與寂寞。

沒有錢嗎?自己有很多錢,足以在市中心買下很多棟房。

沒有名嗎?自己現在已經很有名氣,已經晉升為本省著名企業家。

可是,每當夜深人靜,他才發現自己什麼都沒有,除了那虛無縹緲的名譽與金錢。

他在想,如果自己給趙雲更多的錢,趙雲會把劉曉星還給自己嗎?

這個想法,他想起就覺得好笑。

成功後的夏夜感覺異常的空虛,他覺得自己都快沒了活下去的勇氣,還好,發覺夏夜有些不對勁的蘇玲瓏帶他去了一個當地有名的廟宇,給他介紹了一個很有名氣的高僧。

夏夜進到高僧的禪室裏,第一次見到了“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句偈語。

很奇怪,夏夜一進去就注意到了這句偈語,仿佛這句偈語就是為他而寫。

不過,夏夜卻不甚明白這句偈語的意思。

那時,夏夜突然有了一個看起來有些荒謬的想法,既然生無可戀,何不出家?落得個幹淨。

當他把這個想法告訴蘇玲瓏的時候,蘇玲瓏當時就嚇壞了,她真後悔,後悔至極。

可是,幸運的的是,高僧並沒有答應夏夜的要求,理由是夏夜還有所執著,有所牽掛。

這個理由,夏夜是反駁的,他他已經做好了覺悟。

可是,覺悟是什麼樣子的?

佛,菩提是個覺道,又有什麼樹呢?若有樹,那菩提就變成物,而有所執著。菩提本來什麼也沒有,你你覺悟了,但覺悟是個什麼樣子?是青色?黃色?紅色?白色?你且個樣子出來。

佛,你心如明鏡台,其實根本沒有個台,若有個台則又有所執著,所謂“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怎麼還要有個台呢?

佛還,本來什麼都沒有,也沒有一個樣子,也沒有一個圖,或一個形相,所以根本什麼也沒有。

佛又,既然什麼都沒有,塵埃又從那裏生出呢?根本就無所住了。

高僧又問夏夜是否有煩惱?夏夜當然有所煩惱,要不也不至於到此請求指點迷津。

高僧告訴他,人之所以有煩惱,完全是心中所有掛礙、有塵埃,有牽掛,隻是因為,有所執著。

有了執著,人就會產生貪嗔癡,無法明心見性,得到真正的自在。

高僧還告訴他,世界上萬物都是終須敗壞的。所以是虛妄的,不是永恒的,不應該用太多的血心去留戀它。所謂萬物皆為我所用,並非我所屬。心無所住,無所掛礙,即是無心無塵。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而出,要沒有一切執著,也就是佛所的意思: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不能證得。

這個地方就教人沒有執著,你執著它做什麼?你執著它將來是不是就能不死呢?到你死時又執著些什麼?

可是,夏夜是有所執著,走所牽掛的,所以,他注定成不了佛家人。

他注定是凡人。

他在牽掛什麼?

劉曉星嗎?是的,就是她,他魂牽夢縈他的菩提子,他的明鏡台,他的劉曉星。

“曉星,不要走,不要走!”

夏夜終究會睡得不那麼安穩,他從來就沒睡安穩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