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道:大漢口茶商heeaerhansinHank
月之煒Shepherdns
--此書謹獻給在00年中俄茶葉之路間,千萬為之不懈努力和奮鬥,甚至付出寶貴生命的,那些無論有名或是無名,無論達官貴胄、名商大賈或是販夫走卒之中俄蒙英雄
--此書亦敬獻給那些為大清朝廷、地方和民間傳播軍事、科技、經濟、貿易、文化知識,並獻計獻策身體力行的無數洋雇員和傳教士--赫德、琅威理、金楷理、傅蘭雅們,中國的曆史教科書上本應有你們的一席之地
--此書也獻給已然故去的高二、高三語文老師兼班主任汪老師
嚴重警告
此書有毒!禁止翻看月之煒所寫的《大漢口茶商》!一不心看完的人將會變成三隻手!
一、職場高手。此書內載職場縱橫密技,用心看完此書之人必能修得此功,並用你的真心實意和勤勞肯幹等等優秀品質橫掃職場,讓所有同事及上司深深喜歡上你,離不開你,無法自拔!
二、商道能手。此書內載商道乾坤密技,用心看完此書之人必能修得此功,並用你的誠信品德和敏銳頭腦等等生意妙招顛覆商場,讓所有客戶及同行深深佩服上你,離不開你,無法自拔!
三、泡妞聖手。此書內載男人泡妞密技,用心看完此書之人必能修得此功,並用你的至誠之心和奇思妙想等等泡妞大法泡盡下,讓所有女友及閨蜜深深愛愛上你,離不開你,無法自拔!
慎入!慎入!
故事簡介
漢口,在清末民初被洋人稱為“東方的芝加哥”,是1891年俄國太子,即後來的俄皇尼古拉二世訪問中國的重要一站。漢口,是中俄茶葉之路的重要中轉站,一度占到中俄茶葉貿易額的九成之多。是時候揭開她神秘的麵紗,還原她本來的曆史麵目了!
她,一位美麗善良,明眸善睞,金發如瀑,熱情如火的俄羅斯帝裔貴胄;她,一位婀娜多姿,清新可人,聲如黃鸝,膚白勝雪的苗漢混血女孩。他,一位鄉下出生的**絲男,卻隱藏著驚身世密碼;刻苦學習,從無到有,坐擁兩大絕世美女的愛情,在晚清俄商當道富豪雲集的蒲圻、漢口茶葉生意中成長繁盛載沉載浮,甚至進軍俄羅斯茶葉市場,成為一支自強自立抵抗洋商的中堅力量。
究竟,誰更能占據他純樸真一情比金堅的心靈?究竟,她們是怎樣譜寫了愛情上的命運交響曲和月半夜曲?究竟,他在情場商場中能悟到怎樣的獨到見解?究竟,他們又是怎樣譜寫了商海上的英雄交響曲和戰鬥進行曲?
作者用了兩年的時間,隻寫成了三十萬字,十足良心之作,真心奔向出版的節奏。這兩年裏,作者查找、閱讀了清末中外曆史、地理、人文、服飾、建築等大量資料,力圖盡量為讀者還原那個時代所特有的文化、生活元素,用清末的舊瓶,裝入深圳的新酒,以饗讀者。敬請支持!
QQ:4040458(請注明“大漢口茶商”)
雖生在黃陂,長在黃陂,但身為武漢人,自然會對這座有著大量清末及民初洋建築的華中“新興”老城市有著一種不清、道不明的感覺,總覺得這些建築隱藏著某種神秘的符號和密碼。也許,在漫漫歲月長河裏,已然掩沒了她昔日的榮光和輝煌,不經意間或有意選擇將建築的主人以及那些在建築中發生過的動人故事“甄士隱”。
因為姑母家住勝利街三陽路的緣故,自經常出沒在勝利街、三陽路以及附近江灘的我,對那些抬眼即見、觸手可及的洋建築的樣式、輪廓和江灘上的市民文化耳濡目染,深印腦中。當然我最愛待的地方還是中山大道三陽路口,擺在路邊琳琅滿目、各種各樣的“人書(即連環畫,傳統中式漫畫書)”,隻租看不出售。大約記得先是兩分錢看一本,後來漲到三分錢看一本,再後來漲到五分錢一本。常常從上午起來就去,看到中午再回來吃飯,吃過午飯憩片刻即再看到下午吃飯。
印象比較深些的有《嶽飛傳》(人民美術出版社1958年版)、《三國演義》(上海80年版),貌似還有《楊家將》、《丁丁曆險記》、《鐵臂阿童木》、《武鬆打虎》、《阿凡提》等等,總之幾乎所有人書被我看了個遍,常問老板什麼時候才能再到新書。這個習慣一直把它帶到了高中,甚至上課的時候外麵放的是課本,裏麵放的是《七龍珠》、《聖鬥士星聖》、《北鬥神拳》之類的日本漫畫書,以至於學業不成,望廣大同學以我為戒,好好學習,向上。
高考名落孫山很遠,“大學”求學於武昌湖大三年。從黃陂到武昌最遠的路線是:黃陂-坐短客(那時9尚未開通)-漢口(黃埔路或新華路)-轉公交-武漢關碼頭(即清末民初名揚世界的漢口海關大樓-江漢關)-轉輪渡-武昌中華路碼頭(司門口附近的長江邊上)-轉公交-趙家墩-步行-湖大。為什麼要走最遠的路線呢?出來丟人,怕大家笑話我神經,其目的竟然是隻是為了坐輪渡而已。也就是為了吹吹江風水汽,體驗船入江心濁浪排空搖搖欲墜的那種刺激,感受滾滾長江的磅礴偉岸與浩蕩豪情。
蒲圻,那時還不叫赤壁。大三寒假的隆冬,我沒有選擇回家而是跟隨同學們搭乘火車作了造訪鹹寧、蒲圻其家的不速之客。初到蒲圻時正是大雪紛飛,分不清東南西北,也看不清路,隻是跟在姓龔的同學身後,深一腳淺一腳地滑行。當,吃的什麼,玩的什麼,聊的什麼大都已淡忘,卻忘不了跟隨其父來到一大片雪白的菜地裏看他采摘晚飯的食材之一--紅菜苔的情景。
頭上漫飛舞,地上銀裝素裹,連人群、房屋、菜地,都十分和諧地被大雪連結在了一起。哪裏是,哪裏是地,哪裏能分清?這一刻,眼前沒有煩惱,沒有爭吵,沒有苦悶,沒有心痛,沒有自卑,沒有焦慮,沒有憂鬱,沒有蕃蘺,沒有麵具,沒有勢利,沒有歧視,隻有這清清白白自由自在的雪。
十年一覺大鵬夢。一番機緣巧合,學了半調子國際貿易,在深圳工廠打拚多年的我,竟然做夢也沒想到會同香港出生移民英國的文祥後裔做起買賣。後來又和陸續和其他文家人及其他港商聯係上,操著蹩腳的白話(即粵語,無奈筆者英語太差,如果他們不會普通話就隻能如此)和機器翻譯的蹩腳英文同他們交流、溝通、做買賣,接觸到了與內地截然不同的為商之道。經常會讓人感受到同他們做生意與同內地人做生意是非常的不同,但究竟是怎樣不同,以及不同的根源卻常常找不到答案。而如今的我,或許已經找到了答案。
那段時間,由於常與工廠高管、港商及外商打交道,迫切需要提高自身修為,慢慢對茶葉及茶道產生了濃厚興趣,開始了解和學習中國及外國茶葉種類及茶道,並嚐試品茗。個人尤喜紅茶、普洱(熟茶)及台灣人參烏龍。因為一港商客戶所經營的正是茶葉行,茶葉遠銷歐洲及加拿大,遂了解了些英美人飲茶方式及愛好,還見識了各種花朵紅茶、普洱和開花茶等新型茶類,開闊了視野,增長了見識,也讓我對茶葉文化熱愛更進了一步。
及至零八年金融風暴,歐美經濟不景氣,人民幣大幅升值,使得外銷訂單驟減,索性返回黃陂,賦閑在家。閑暇時光,無以為樂,看看各種書籍,聽聽《百家講壇》、《鳳凰大視野》等曆史、經濟、軍事類演或紀錄片,不經意間,竟然有驚人的發現,居然能夠同兒時的回憶融合起來。
最先觸動我的神經的是美國女學者(請允許我不使用作家而使用學者一詞,對她表示尊崇)arhaAvery(中文名:艾梅霞)在從蒙古一路穿越茫茫草原、大漠,橫跨歐亞大陸到達匈牙利布達佩斯之後,開始創作出版的《HEEARAD-hinaandRussia》一書(中文名:《茶葉之路》,範蓓蕾等譯,五洲傳播出版社出版)。這本書沒有生動的語言,沒有激揚的語調,隻有娓娓道來的真實詳盡和振撼心靈的清末老舊照片。看著兩湖地區身穿晚清服飾打扮、盤著辮子、包著頭布的清末製茶人那樸實的麵容、勤奮的工作和老式的設備,以及質璞或者老舊的街道、民居,抑製不住的激動由然而升。
這裏竟然就是我所生活的、腳下所踩踏著的這片土地,她竟然就是湮沒在故紙堆、化為零碎片斷記憶的兩湖地區-曾經繁榮和忙碌了近兩個世紀之久的中俄茶葉之路的起點(太平國運動之後),其中心竟然就是那個曾經中、俄、英、德、日大賈彙聚、千帆萬楫、豪宅林立、揮金如土、夜夜苼歌,有“東方芝加哥”之稱的世界商業重鎮-漢口(舊譯Hank)。這一瞬間,曾經看過摸過的那些老舊建築的莫測符號和神秘密碼終於被破譯,那些建築竟然如同放電影一般不停在我眼前閃現,耳熟能詳的江漢關的鍾聲竟然也不停地我耳邊回響。這一刻的幸福感竟然會讓我為之啜泣,如同一個懵懂少年丟掉了自己心愛的“人書”,尋之不得;驀然回首,原來她就在自己手心。
艾梅霞的這本書,在中國學術界確實引起很大的振動和反響,也激起了許多學者來研究這條消失了大半個世紀的陸上茶葉之路,但是在民間和媒體間,並未能激起軒然大波,老百姓和學生仍然不太清楚個中細節,直到鄧九剛先生的中文同名大作《茶葉之路》一書的付梓。在我一口氣拜讀完、感歎不已的一年後,聽央視籌劃開拍紀錄片《茶葉之路》,還有電視劇《漢口碼頭》也要開拍,而且《茶葉之路》劇組還延請鄧九剛先生為該片顧問。可見,鄧先生的書對國內媒體影響力之巨,使國內媒體紛紛關注起這條塵封已久的茶路和這條路上的茶業重鎮-漢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