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的文章大部分有一些毛病:沒有主線,辭藻乏味,沒有細節描寫。讀這樣的書,隻能獲得閱讀的快感,卻無法得到美的、好的語句。當然,我寫這些東西不是我就能寫到一條主線貫穿全文,辭藻華麗——不是。但我會努力的。
言歸正傳,我為什麼要寫這本書呢?是因為腦洞大開?不是的。自從我學開始,我便開始寫一寫。要問最開始為什麼要寫,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的種子已經在我心中萌發了。那時我寫的都沒有一個具體的原形,所以寫出來的東西可謂是慘不忍睹。(當然並不是沒有原形就沒有好作品,隻是我的想象了有限)
慢慢的,我的終於有了原形,有了原形就有了放向,有了方向才能寫出好的作品。但那時的又太過真實,難免有些乏味。(當然,也不是真實=不好,隻是我文化功底不深)
經曆多年打磨,終於,我要開始寫《阿賽提的悲歌》。
《阿賽提的悲歌》共分為三部分,分別是《分裂》、《聯合》、《重生》。顧名思義,這本書講的正是阿賽提分裂成哥哥、弟弟兩個部分,但因為量子機械體過於強大,又暫時聯合抗敵,最後再沒分開的故事。但悲歌又為何要寫重生呢?一來要製造一個好一點的結局;二來,要讓昔日強國與戰爭廢墟做一個強烈的對比,從而凸顯“悲”字。
話不多,前言就到這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