煒兒抬眸,沒有去年的暴燥,目光裏全是淡定,先是看著姚文氏,然後將目光鎖定母親身上:“劉伯伯的確比爹要好!”
劉伯伯來了之後,母親再也不幹重活,去年冬天家裏也沒再花錢買柴禾,菜園裏的菜從來就沒少過,還有母親的臉上也時常有了笑容,更重要的是,煒兒瞧得出來,娘喜歡劉伯伯,而劉伯伯也喜歡娘。他已經聽姥姥說過了,在他還沒出生前,劉伯伯就暗暗地喜歡著娘,劉伯伯為了娘,放棄了承襲劉家世襲爵位。而娘一直顧忌他的感受,沒有答應劉伯伯。
耳畔回應著姚文氏的話:“煒兒,你不可以那麼自私,你娘為你付出了所有,你就不能為你娘想想……你娘才二十五歲啊,這是多好的年華?”
他還是不願意,不願意讓別的男人得到娘,可他這麼小,連姥姥都默認了此事。再則,他也承認劉子墨比爹龍嘯天還好上十倍,他從不對娘發脾氣,也不用那種可怕的眼神看娘,更不會對娘冷言冷語……他體貼、他溫雅,他才華橫溢,總之煒兒可以找出他比爹好上許多的理由。
煒兒很敬劉子墨的才華,太師父說,劉子墨一生的才華足夠他自己學上許多年。娘喜歡劉伯伯,是因為他滿腹的才華麼?他懂武功、懂詩詞歌賦,還會彈琴吹笛、繪畫丹青,仿佛天下間別人會的,他就沒有不懂的、不會的。
劉子墨來了以後,他知道娘會跳好看的舞,還知道娘原來也懂武功,這些都是煒兒以前不知道的。
姚文氏滿是歡喜,道:“那煒兒不會反對劉伯伯娶你娘了吧?”
煒兒將目光鎖定在母親身上,滿是詢問。如果他反對,姥姥一定會說:你真自私,難道就不能為你娘想想麼?想姥姥二十歲守寡,二十六歲時你娘也如你這般大,她也曾勸我去找個人另過日子。是姥姥愛極了你的姥爺,才決定不再改嫁的。
在姥姥的心裏,從來不拿煒兒當小孩,仿佛他已經是個大人。所以,姚文氏會叨叨著講些大人的事,說煒兒不懂事,太自私,這也是他長這麼大以來,第一個如此說他的人。
煒兒明白,母親的眼睛充滿了期待,她真的很喜歡劉子墨,所以才沒有拒絕姥姥的話。姥姥說:如果娘與劉伯伯成親,不是不要煒兒,而是替煒兒找了一個疼愛他的父親。
父親對煒兒來說是極其陌生的,是殘忍、無情的代名詞。從小他看到的都是冷漠的父親,在父親的眼裏隻有誌豪與紫玉兄妹。他曾從山外回來的人那裏打聽一些關於父親的消息,有人說,父親娶了三娘、四娘,似又添了幾個孩子。父親會有很多的孩子,可煒兒的娘卻永遠隻有一個,而娘的孩子也隻有他一個。
想到一個的時候,煒兒不想母親出嫁,可他又不能阻止,迎視著母親的目光,低聲道:“若是母親認為可以,煒兒不反對。”
娘又沒說不要他,他依舊是娘的兒子,按照他們的話說,劉伯伯也會拿他當自己的孩子……可是煒兒的心裏還是覺得不舒服,也不願意接受這樣的事實,現在的他們過得不好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