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當年秘辛(1 / 2)

行至客棧,山冰將兩人撒手,道:“哈,兩位友果然是名門正派弟子,一為玄真靈劍門,一為靈言門,老夫的可對?”

董毅尤軍不語,麵麵相覷。

怎的自己和董毅的師門從來都瞞不住人的,尤軍不由無語。

“你們且不要疑惑,容我慢慢跟你們來,你們自然會明白很多事情。

黨錮之禍,你們自是應該知道,其實到了現在,這亂事起來卻是很長了。

延熹九年,宦官徐璜、侯覽、趙津的家人及黨羽在大赦下之前競相為非作歹,徐璜的侄子徐宣戲射殺人,侯覽的家人在故鄉殘暴百姓,趙津的黨羽張泛借機橫行。三大宦官,權傾下。

而各地有縣官成瑨、翟超、劉質、黃浮等不畏權貴,在大赦以後仍按律處置了這些人。

宦官侯覽等人向桓帝進言,桓帝聽信一麵之詞,重處了這些官員。朝中重臣、位列三公的太尉陳蕃、司空劉茂向桓帝進諫。

桓帝不悅,劉茂不敢多。陳蕃獨自上書,為受罰的官員辯解,建議桓帝斥黜佞邪,結束宦官亂政。桓帝不予理睬。

宦官由此嫉恨陳蕃,但因其位高名重而不敢加害於他,對其他人則大加報複。成瑨、劉質等最終下獄遇害,岑晊、張牧等人逃脫得免。宦官與士大夫間的仇恨更加惡化,彼此劍拔弩張,一觸即發。

河南人張成,擅長占卜,預知朝廷將要大赦,縱容其子殺人。李膺時任司隸校尉,下令逮捕張成之子,大赦後仍將這個蓄意殺人的惡棍處死。

張成是大宦官的黨羽,平素以稀奇武藝結交宦官,其子被處死,宦官便借題發揮,指使張成弟子牢修向皇帝上書,誣告李膺等人“養太學遊士,交結諸郡生徒,更相驅馳,共為部黨,誹訕朝廷,疑亂風俗”。

桓帝被迷惑,不禁大怒,下令布告下,逮捕黨人。

李膺被捕入獄,受牽連的士子達兩百餘人。太仆卿杜密、禦史中丞陳翔及名士陳寔、範滂等皆被通緝,全國各地都在搜索拘捕黨人。太尉陳蕃認為“罪名不章”,不肯平署詔書。

桓帝更加惱怒,幹脆跳過祖製的審理程序,直接讓宦官負責審理此案。李膺、陳寔、範滂等人慨然赴獄,受“三木”酷刑拷打,依然寧死不屈。

當時被捕的“黨人”大多是下名士、社會賢達。宦官大肆迫害“黨人”,引起了朝野的強烈不滿。度遼將軍皇甫規就恥於未被列為“黨人”,故而上書申述自己為“附黨”,“宜坐之”,請求朝廷按“黨人”治罪。陳蕃再度上書勸諫,桓帝嫌他言辭激切多嘴,以“提拔用人不當”的理由,免除他的太尉職位。

到了年底,桓帝竇皇後的父親竇武出任城門校尉。竇武廣交名士,清廉剛正,同情黨人。次年五月出現日食,竇武趁機上疏請求釋放黨人,並以托病交上官印相脅,迫使桓帝態度有所鬆動。安排宦官王甫重新審訊黨人,王甫被範滂等人的言辭所感動,取消了對他們的酷刑。

哼哼,那時候的王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