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南天春雨時 之三 玄幻情事(1 / 1)

眾姑娘等不及了,就齊聲嚷道:“呀!薑大人,您就不要賣關子嘮!快快道來子嘛,我們自是聽了絕不外傳的吆!”

“好!那我就再吟一首詩嘍!”薑荊寶朝幾位美女眨眨眼。

“不要吟了,直接講了故事來便是了。”纖雲回道。

“那不行!這詩文即是此故事之眉眼也。”

“好好!那你就快吟便是了。”一女高聲回道。

薑荊寶又拉開架勢慢慢吟道:

“《憶玉簫》——,作者:韋皋韋大人。——黃雀銜來已數春,別時留解贈佳人。長江不見魚書至,為遣相思夢入秦。”

薑荊寶吟詠的聲情並茂。聽眾聽得也是入迷。到了這裏都讚詩文深情奇妙開了。

薑荊寶又道:“諸位,此詩即是韋大人為紀念他的一位情人玉簫所作也。此詩寫作時,韋大人尚未婚配也。故事中有一人叫荊寶,即為我本人也。”

薑荊寶略一停頓就慢慢道來了:

韋皋年輕時到江夏旅遊,住在薑郡守家的塾館裏。

薑家有個兒子叫荊寶,已經讀過兩種經書,雖對韋皋以兄相稱,但是恭敬侍奉的禮數,就像對待父輩。荊寶有個丫環叫玉簫,才十歲,常常讓她隻去侍奉韋皋兄。玉簫對韋皋也樂於殷勤侍奉。

兩年之後,薑郡守讓韋皋進京求官,但因家裏負擔太重未能成行,韋皋便遷居到頭陀寺中。荊寶仍然時常打發玉簫到寺裏去聽他使喚。日久長,加上玉簫的年齡也稍稍大了,兩人之間便產生愛慕之情。

這時,廉使陳常侍接到韋皋叔父的來信:“侄兒韋皋長期客居貴郡,懇切盼望打發他回家省親。”廉使看過信後,給韋皋準備了沿途的盤費和用品,打發他乘船回家。怕他遲遲不肯啟程,便請荊寶與玉簫不要與他相見。等到舟船停在江岸時,又催促船夫快快起航。韋皋依依不舍,淚眼模糊,於是寫信以別荊寶。頃刻之間,荊寶即與玉簫一塊來了,韋皋見了,悲喜交集。荊寶讓丫環玉簫隨船前往,沿途侍奉韋皋,韋皋因這樣會使玉簫長時間見不到荊寶,所以不敢帶她一塊去,於是一再推辭。他們相互約定,少則五載,多則七年,韋皋即來娶玉簫。韋皋留下玉指環一枚,又寫了一首詩,一起贈給了玉簫。過了五年後,韋皋沒有來,玉簫便於鸚鵡洲默默祈禱。

又過了兩年,到第八年春,玉簫歎道:“韋皋郎君走了七年多了,肯定不能回來了。”於是絕食而死。薑家可憐她死於節操,將那隻玉指環載在她中指上一同殯葬了。

十三年前,韋大人在新任隴州節度使時重新審理獄犯,為其冤案錯案平反昭雪近三百人。其中有一個人,即是薑荊寶。韋皋就把薑荊寶留作了賓客幕僚。

韋皋才問起玉簫的下落,薑荊寶:“仆射上船的那,跟她留下契約,七年為限,必來娶她。既然過期沒來,她便絕食而終了。”

韋皋聽罷,無限痛心,哀歎不已,他時刻思念玉簫,隻恨無緣與她再見一麵。當時有個祖山人,有少君的招魂之術,能讓死者與親人見麵。他讓韋公齋戒七,在一個月光朦朧的深夜,玉簫便飄然而至。見到韋皋後,她施禮致謝道:“承蒙仆射軍經造像的幫助,十之後我就會托生降世。再過十三年,便可再次成為您的侍妾,以謝大恩。”臨去之前,她又微笑著道:“都怪丈夫薄情,讓我與您死生相隔嗬!”

薑荊寶講到這裏,無了言語。人們都沉浸在著奇特的悲歡離合裏,也驚愕於人世間竟還真有如此其事。但是,因為這事發生在韋大人身上,且是由故事中人又是節度使府要官親口出,人們便不敢質疑。大廳內一派寂靜。

過了好長時間,薛濤起身問道:“薑大人,你所言可是真的?韋大人與玉簫深夜相見你也親見?”

薑荊寶猶豫片刻後道:“嗷,前麵是我親曆。後麵,後麵的是我聽的。”“後來呢?那位玉簫出現與否?”有位姑娘起來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