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後,眾神再無異議,待下界的自旋速度慢下來後,一批神以為這便是穩定了,就睡去了。後來,下界自旋越來越慢,眾神紛紛睡去,最後剩下觀測者和掌管《界法典》的神,他們站在界的邊境,下界由開始一自旋一次,到後來十,一百,後來穩定三百六十五自旋一次。
他拉了拉對觀測者,:我們也去沉睡吧,這應該穩定下來了。
觀測者目光盯著下界,深邃的眼睛能看到下界每一絲元素跳躍,此時他全神貫注地對比每一秒下界不同,隻要所有元素變化不在一個固定的值,便不算完全穩定下來。他回應道:不,我還能看出變化的不同,我再等等。
那位神抱著法典來到界的神明殿堂,將自己掌握的一絲規律刻印在手上,往大殿最上方一彈,之後便沉睡過去。
大殿的正前方是道用以太做成的雕像,那是他將下界扔出去的動作,正上方有個球,他與其他東西隔絕,是個縮版的下界,裏麵隻儲存了所有規律,那團東西沒有儲存以太,是為了防止它爆發形成新的下界,道將下界視為自己最偉大的作品。
大殿分為七層,最先沉睡的神明,在第七層,每個神明,都蜷縮在一個橢圓的球中,球的邊上開了個口,門口留下的位置,便是觀測者的沉睡殼,而旁邊,便是掌管《界法典》的神明,他剛剛睡去,沉睡殼裏,還沒有填滿他的呼吸。
熟睡的眾神,每個人身體上麵漂浮著規律,以太化成一道道光線,穿梭其中,一遍遍演示著規律。
有的規律變化無常,但是背後總有一個穩定的環境,使其不偏離規律發展結果。
過了七萬年,下界自旋速度將為零。觀測者來到大殿,將自己一絲規律,彈入最上方,規律融入了那個球中。一個幾乎看不見的光亮閃爍,觀測者才陷入沉睡。
下界停止自旋的一萬年,下界再次爆發,但是下界的元素以一個穩定數值整合。那位神明手中的《界法典》某一頁開始發出一絲金光。
當下界再次爆發,意味著下界開始了寂靜紀元。
-----------《界法典》
當元素像道剛創建下界那樣,第一顆恒星開始整合完畢,但是還沒有開始燃燒,這次不同的是,元素已經穩定下來了,不會再次坍縮了。
七千年過去,第一顆恒星終於燃燒起來了。《界法典》再次共鳴起來。
當下界第一顆恒星燃燒向外釋放溫度,下界的恒星紀元,打開新的篇章。
-----------《界法典》
恒星紀元無比漫長,過了三十億年,第一顆星球上出現短暫的生命,它們以微生物形式存在,三十年後恒星湮滅於新恒星形成時候引力撕扯。
恒星紀元,文明年代,開始。
-----------《界法典》
八百年後,另外一個星球上出現了生命。至此,生命便在下界穩下腳步,在無數星球上,遍地開花。
五億年後,照道的想法,終於有生命演化出道所希望的樣子。
這個文明經過十七萬年的演化,終於有生命抬頭第一次仰望下界星空。他認真樣子,如同觀測者觀察下界一樣,認真,忘我。
生命開始認真凝視下界的時候,離誕生祇,隻有一步之遙。
-----------《界法典》
又過了幾萬年,終於,第一位祇誕生。
眾神蘇醒,大殿人頭攢動,眾神紛紛收回自己那一絲規律,當最後一個神將規律收會來之後,大家發現,那個球,多了一個亮點,它隨著一道規律平行運作。但沒人發覺,眾神被喚醒後,紛紛出去迎接祇的到來。
神與祇,都是我意誌的傳承,當第一位祇來到界時候,規律便得到完善。
-----------《界法典》
這位祇叫陽明,第一位祇,自然是道選出來的,之後的祇,也是如此,陽明和界眾神建立了界祇位管理中心,觀測者作為總都督。由他們,指引成為祇的人來到界。
同時,祇帶來了下界文化,他稱下界為宇宙,眾神也覺得好聽,便納用了。
他還為眾神取了名字。像那位管理《界法典》的神明,稱為法老。
法老挑選了一間建築,用自己掌握的規律,為祇書寫他們的一生,供神明和後來的祇了解。
第一本書很快寫好了,取名《陽明傳》。書館的第一本書擺在了門口最顯眼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