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方瑜給範榮華使了個眼色,讓他先不要出聲,以免讓皇上一氣之下做出什麼不好的決定來。
其實今天這件事,伴隨著大周朝很久了。
如今的周朝國力雖然雄厚,不管是經濟還是各個方麵發展的都很不錯,但是唯獨在邊關的問題上,一直以來都是極其麻煩的。
周朝臨近的有金國,秦國這兩個國,秦國小,所以一直和周朝和平相處,而金國整個民族驍勇善戰,經濟水平這兩年也發展了起來,便不停地在邊關開始鬧事。
他們和周朝一直以來也有矛盾,二十多年前打了好幾次的仗,周朝有陶行知,所以戰無不勝,但是打仗這種事情哪怕是贏了,卻還是勞民傷財,所以對於很多大臣來說,則是不主張進行戰爭,而是要求和。山
當年陶行知也是拒絕了求和之後,才出了事情,而他被判刑的,也恰恰是這個金國。
如今金國歇了幾年之後,又開始不安分起來,在邊關開始各種找事,聽說還在秘密接觸秦國,兩國萬一要是聯合了,那周朝可真是腹背受敵。
所以求和和一戰到底又擺在了明麵上。
段方瑜明白自己父皇,年紀大了,沒有了鬥誌,隻想安安穩穩地當自己的皇上,所以在很多主戰派提出來的時候,他都是沉默不語的。
他自己肯定是主戰的,偏偏三皇子那邊是求和派,段方瑜一時有些猶豫,要不要把這些話都給說出來。
但是他不主動說,卻也有人問。
三皇子那邊不安分的說:“父皇,兒臣覺得,如今咱們大周朝什麼都不缺,哪怕是將士們,也都是隨時可以奔赴戰場,但是父皇,打仗勞民生財,前幾年,咱們大周朝過的多麼不容易,大家心裏都有數,要不是父皇您英明,我們周朝很難休養生息,如今再打仗,實在不是一個好選擇。不過這一切都是兒臣小小的想法,兒臣想知道,太子殿下是如何想的。”
段方瑜麵上保持著微笑,心裏真是想從頭到腳把這個三弟罵上一遍!
這不是給他找坑跳的嗎!
這朝廷之上,誰不知道他段方瑜是求戰派,就連跟隨著他的大臣們,也都是武臣居多,主張求戰的多。
但是眼下皇上的態度明顯是要求和。
他要是說了自己的想法,等於明著跟皇上作對,等著挨罵!
但是,段方瑜卻想到了一件事,也許正好趁著這個機會試探一下,也未嚐不可。
段方瑜依舊是微笑著,沉聲說:“兒臣自然是主張求戰的,那金朝一向不要臉,哪怕是簽訂了協議,回頭說撕掉便撕掉,這種小人,我們求和等於讓他們更加的囂張。況且,我大周朝自從陶行知將軍開始,哪裏打過敗仗?”
陶行知三個字一出來,朝廷之上更加的安靜,詭異的安靜,甚至能聽到人的倒抽冷氣的聲音。
段方瑜一眼忘了過去,就連範榮華的臉上都是錯愕的表情,更別提其他的大臣了。
而他的三弟,從驚訝之後,便轉為了幸災樂禍,尤其是那雙眼睛,裏麵寫滿了等著看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