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往東,所到之處都亂了。
皇子們亂了,大臣們亂了,民間也亂了。
幾路大臣各自擁護不同的皇子舉起了皇族正統的旗幟,而那位拿了玉鐲的五皇子其實本該是皇帝最喜愛的最有希望成為下一任皇帝的皇子。
可錯就錯在,皇室和大臣都知道死去的皇帝最喜歡的是玉鐲,可是民間的百姓並不知道,他們以為拿著玉璽的就是皇帝。
於是,那位搶走了玉璽的皇子在眾人的眼中反而成了皇室正統,得到了最高的擁護。
那位皇子建立了一支軍隊和戎族,蠻族,易林族對抗,將皇室大業進行得風風火火,並到處派人捉拿其他的不聽話的皇子,後來更是做出了聯合易林族,離間戎族和蠻族的策略。
這些舉措大大的緩和了尹國滅亡的速度,不過,殷國之所以走到如今這樣的地步,並不是一朝一夕的弊病,而是多年積攢下來的民怨。
在事態好不容易平息的時候,民間有人造反了。
一個叫做開明王的人舉起義氣從南方一路朝著北方打去,殷國落魄皇族好不容易控製住的聚時間再以錯亂了。
那位拿了玉璽的皇子被兩麵夾擊,徹底滅國。
而五皇子一麵躲避著來自皇族的追殺,一麵又要小心南方的起義軍,他周圍的大臣越來越少,後來,隻能流落到從前一個臣服於殷國的小國。
那小國叫做胡國。
那小國也是一個老奸巨猾的國家,聽聞殷國內亂,他對殷國請求派兵支援的求救信號視而不見,對五皇子也小心客氣。
五皇子多次請他派兵出戰,胡國國君也隻是一味的推脫。
等到殷國徹底滅國的消息傳來後,胡國國君的態度就已經變了。
對待五皇子不再如同座上賓,而是如同一個囊中物,各種榨取五皇子隨身帶來的種種寶物。
堂堂殷國的五皇子最後竟落得連打賞下人的賞錢都拿不出來。
好在五皇子還有一副好樣貌,他靠著這幅好容貌被胡國的一位公主看上,做了那位公主的駙馬。
成了公主的駙馬按理說日子過得硬更多挺辛苦,不過,那位公主一心仰慕殷國的文化,對於五皇子也的確看重。
每每五皇子思念故國,長籲短歎的時候,那位公主便對他分外憐惜,送他許多的美女讓他解悶。
五皇子在這樣的繞指柔下,後來已經很少思念自己的國家了,他樂得在溫柔鄉裏癡迷下去。
後來,那位公主送了五皇子一位也是從殷國皇宮逃出來的宮女做妾室。
那宮女黑五皇子乍一相見又驚又喜,五皇子雖然不認得這位宮女,不過,他詢問了這位宮女一些宮中舊事倒是一一對應的上,兩位故人相見,悲喜交加別有一番滋味。
那位宮女的宮中禮儀很好,五皇子終於在這邊陲小國裏又找到了一些從前做皇子時候的感覺。
自此,他特別的寵愛那位宮女,連帶著對胡國公主也冷待了幾分。
五皇子的女人特別多,子嗣也很多,胡國這樣的國家也沒有什麼長子必須是嫡母所處的規矩,那位胡國公主學殷國文化學的也並不精通,也沒有這樣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