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 太子(1 / 2)

康熙此言一出,十名學子一時之間有些不知該什麼,所謂無題勝有題,康熙看似平和隨意的一句話,卻是給幾位學子了一個難題。他們之中有人開始凝思苦想,有人才是躍躍欲試。

一名身穿灰色長袍的男子慢慢向前走了幾步,對著康熙作了個揖,開口道:“啟稟皇上,學生想的題目是‘為君之道’。”

康熙點點頭,示意這名學子繼續下去。眾人聽到這個題目後,均對此人露出一股驚色。因為這樣的題目頗為不討好,白了就是對皇帝的作為評價,一個不好,錯了話,惹怒了聖聽,可是會丟掉性命的。雖然康熙這次過無論什麼,都不會怪罪,但是哪個皇帝喜歡被人當麵訓斥呢。

隻見男子又一作揖,道:“啟稟皇上,學生今日所談的‘君’並非皇上,而是‘太子’。‘太子’作為國之根本,已然是大清的‘半君’,太子的言行舉止直接關乎著國之根本。”

聽聞此言後,滿座皆驚,康熙剛剛平和的臉上卻漸漸冷了下來,雖然他什麼都沒,但是眾人還是感到從他身上散發出來的一股肅殺的氣氛和威嚴。

學子似乎沒有感到康熙的不悅,仍舊繼續道:“索額圖結黨營私,幾乎席卷了半個朝廷,使得很多官員為了一己私利,欺下瞞上,致使國庫空虛,冤案重生,民疾不達上聽,試問一個索額圖如何能攪起這麼大的波浪,其背後要是沒有太子的支持和相助,又豈能讓索額圖等人一直逍遙直康熙4年才被罷免治罪。私以為,皇上對太子太過寬容,致使‘結黨營私’這一頑疾至今仍舊普遍存在大清整個朝野之上。學生隻是一介布衣,本沒有資格在此與皇上議論太子,但是太子所作所為實在令下人失望,令士林學子心寒。據學生所知,現在凡家貧者不能拿出銀子的學子都已經沒有辦法再以科舉入仕,而現在科舉之**已經到了皇上想象都想不到的程度。就在學生的家鄉,學監用手上的權力作為牟利的手段,試問長此以往,大清朝野上所站之人再無一是靠真才實學而為皇上效力的良才了。想想這些,學生今日才冒著掉頭顱的危險在皇上麵前出這番話,還請皇上能清除頑疾之根本,給下士子以公道,為大清去濁攮清,許給未來一個清明盛世的希望。&l;&g;”

一番話完之後,此人突然撩起長袍,跪了下去,然後便是一個響頭磕在了地上。

整個屋子靜得沒有一絲聲響,在座的心腹大臣以及各位皇子被此人的一番言論得啞口無言。不得不,康熙的幾個心腹大臣此刻皆是虛汗**,這種話叫他們都無法直接向康熙如此出來。自索額圖伏法以來,沒有人再提及那場震驚朝野的康熙41年所發生的事情。因為沒有人不知道,索額圖背後是太子。但是康熙一心護著太子,硬是將此事壓了下來,當時負責三院會審索額圖的一個老大人因為提及太子,事後就被康熙逼著辭了仕,告老還鄉了。從這件事後,眾人都知道了康熙的態度。那就是太子仍舊還是太子,他隻是受了索額圖等人的欺騙,才導致做了一些錯事。所以,從索額圖死後,沒有人再敢在康熙麵前提太子與那件事的關聯。為此,朝野之上許多人對太子頗有微詞,但是都不敢再彈劾。